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 社会民生>正文

人们生活方式若不变 北极或2070年无冰

时间:2018-08-22 13:58:12    来源:南方日报    浏览次数:    我来说两句() 字号:TT

  人们生活方式若不变 北极或2070年无冰

点击进入下一页

  北极多数地方没那么热。图为东西伯利亚海域的中国货轮穿过大面积浮冰。新华社发

  今夏,中国乃至全球大部分地区迎来历史罕见高温,作为地球的最北端——北极也引起了人们的关注。据多家媒体报道,位于北极圈内、挪威北部城市波尔桑格的半岛班纳克,在今年7月30日的瞬时温度达到32℃。

  北极真的“发烧”了吗?北极海冰覆盖面积持续减少,会对北极熊产生怎样的影响?我们应该做些什么?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极地气象研究室副研究员丁明虎近日与南方日报记者进行了对话。

  ●南方日报驻京记者 赵晓娜 实习生 胡平

  北极并没有“发烧”

  北极熊不会“迷路”

  南方日报:今年北极为什么有这样的高温?

  丁明虎:北极是指北纬66.5度以北的地区,范围极广,而北纬66度的纬度本来不算很高。从北纬79度的中国黄河站数据来看,过去十年黄河站7月的,气温存在一个缓慢升高的趋势,但是今年夏天并不是最暖的。

  从丹麦国家气象局计算的北纬80至90度区域海表面温度来看,从5月份到8月份,北极核心区域的海温/气温和过去几十年平均状态没有明显区别。所以总体来说,今年的气温和往年的气温差不多,所以这是北极正常的温度,北极并没有“发烧”。

  南方日报:有新闻报道,北极熊乘坐浮冰在海面漂流,北极熊出现在孤岛式浮冰的现象是由于全球气候变暖所致吗?载着北极熊的浮冰最终漂向何处?

  丁明虎:这种浮冰的出现并不是由于全球气候变暖所致,而是随着季节的变化产生的正常现象。每年到了冰雪融化的季节,北极熊也会出现在浮冰上。过去冰雪融化冰川流失的现象可能到4月份至5月份会出现,而现在随着气温上升,在3月份就开始融化了。

  一般情况下,这些北极熊都能找到陆地或者其他有冰的地方。因为北极熊游泳能力很强,并且,方向感,体力充沛的话能游几百公里。

  9月底北冰洋海冰

  面积可能创新低

  南方日报:北极海冰的覆盖面积近些年有怎样的变化趋势?

  丁明虎:在全球变暖的大趋势下,全球绝大部分的冰川都出现持续减少的趋势。历史上2012年北极海冰覆盖范围,,在1979年至2012年间,北极海冰年平均覆盖范围每十年减少约3.5%至4.1%,即每十年减少0.45至0.51百万平方公里;夏季海冰最小覆盖范围每十年减少约9.4%至13.6%,即每十年减少0.73至1.07百万平方公里。

  北京师范大学全球院,监测数据显示,自2018年1月以来,北极海冰面积一直紧贴着2012年的极低值,有些时间段更是低于2012年。国家海洋局海洋一所的FIO-ESM海冰预报模式结果,9月底北冰洋海冰面积很可能创新低。

  南方日报:海冰面积变少对北极熊到底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丁明虎:主要是影响北极熊的取食。北极熊体积大,需要储存的能量多,所以每年需要吃很多海豹才能满足能量需求。现在温度上升的后果就是有冰的区域少了,直接导致了北极熊捕猎区域的减少,捕猎的难度加大。因为海豹生活在冰上,北极熊捕猎海豹的方式就在冰上,它是没有能力在海里捕捉海豹,所以随着海冰面积的减少,它们捕猎海豹越来越难。北极的其他动物也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南方日报:气候变暖是否还在影响着南极?在同期的数据中,南极有没有超过30℃的高温?

  丁明虎:南极的气候也在发生变化,但气候变化的程度与北极相比较稳定许多。西南极快速变暖,冰架出现崩塌融化,导致南极的沿岸地区变暖比较明显,但是南极的内陆地区,特别是东南极内陆地区,气温比较稳定。在同期的数据中,南极也没有超过30℃的情况,温度比北极较低一些。

  减少碳排放

  发达国家更应担责

  南方日报:气候变暖造成的冰川融化,会抬升海平面,此前曾有全球海平面上升的模拟:即上海香港淹没在海水中,北京变成沿海城市。这种情景最终真的会出现吗?

  丁明虎:这种情况出现的时间和我们人类选择哪种生活有关系,比如说人类持续不断地排放,这样的情况来得就会早一些,现在某些太平洋的小岛已经被淹没。前两年也有一些岛国,整体合并到新西兰和澳大利亚,就是因为海平面上升,海岛被淹没了。如果按照目前这种生活方式的话,大约到2070年左右北极就无冰了。

  冰川融化释放到海里面是一个缓慢的过程,还有一个巨大的威胁就是,如果浮冰离海岸太近,破碎之后大体积的冰块会激起海浪,引发海啸,会有巨大的破坏力。

  南方日报:面对这样的可能,我们能够做些什么?

  丁明虎:目前我们这个领域比较关注南北极的变化,以及这种变化对中低纬度譬如欧亚大陆、澳大利亚等有什么样的影响。这种研究是综合的,一般需要去南北极进行实地考察,还需要做室内的模拟实验,数据分析等。

  总体来讲,无论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还是美欧发达国家,都得更多地采用新能源和新技术,倡导绿色生活。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要平衡发展和环境的问题,避免高碳排放的基建,对于发达国家,要提倡世界范围的技术共享。其实很多发展中国家之所以有较高的碳排放,是因为技术不够先进,而发达国家又不肯把一些先进的技术分享给对发展中国家,所以要明确这是全世界而不是某一个国家的责任。总体来讲,各个国家都应采取这种绿色生活,特别是美国,其每年的人均碳排放远远超过发展中国家。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新讯网无关。新讯网不对文章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请选择您浏览此新闻时的心情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本文共有人参与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