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宏广三年志愿服务时间超过2000小时
文、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廖靖文 通讯员穗文明
“85后”倪宏广是黄埔区志愿者协会圆梦志愿服务队队长。据不完全统计,他在各类志愿服务中已捐赠超过了三万元的资金,短短三年间,他所服务过的人员已超过3000人次,志愿服务时数已达2000小时,为创业青年树立一个“工作志愿两不误”杰出典范。
助人源于被助 感恩之心回报社会
八年前,倪宏广携妻带子从外地来到广州创业,当他准备打“退堂鼓”时,是志愿者们给了他信心和希望。来广州之前,他没听说过志愿者是做什么的,天性喜欢助人的他只是参加社区义务劳动。2015年3月,倪宏广在参加天鹿湖森林公园禾雀花文化旅游节时,小孩走失了,心急如焚的他急忙求助志愿者。越来越多的志愿者加入到寻找活动中,一个小时后小孩在志愿者的护送下回到了他的身边。这件事对宏广触动很大,他深深被广州志愿者的热情和爱心所感动,并决心做一名志愿者。
成为志愿者后,倪宏广特别珍惜每一次志愿活动的机会。慢慢地,他从志愿服务中体验到快乐并传递给身边的朋友。后来由于业务不断发展,他成了两个批发部的老板。2017年3月,当他得知高德汇志愿驿站平时值班志愿者不足时,他把自己的店交由员工打理,自己抽空出来做志愿服务。他积极参加各类志愿服务,服务时数超过2000小时。
创建导诊队帮助看病患者
倪宏广说,自己是外来创业人员,孩子生病时,他带孩子就医经常跑错诊室。为了给患者和家属提供力所能及的志愿服务,倪宏广主动向服务队提出导诊志愿服务的想法,并很快付诸实践。
他和有关部门协商后,在岭南医院成立了导诊队。刚开始队员人数不多,他就四处游说争取附近的居民加入,把身边的朋友都发动起来,让大家在实践中学习服务技能,熟悉医院的场所和业务流程,为患者提供指引和帮助。他每天早上在医院一楼导诊台前为患者解答挂号、缴费、医保定点、住院手续等。每次遇到一些“特殊的患者”,倪宏广总能微笑热情相助。
有一次,来自贵州的刘先生来到导诊台求助,说身上带的现金不够用,还差600元,小孩等着做手术。倪宏广得知此事,二话没说就到收费处缴交了款项,帮患者解决了燃眉之急。在他的带动下,参与导诊的人数越来越多,最多时,有15人。根据医院的统计记录,倪宏广每天都在岗。
正如志愿者所说:“别看宏广身板单薄,但他做事特别认真负责,身上有一股用不完的劲。”
创建表演服务队 带子女投身社区巡演
为了能为群众提供更有特色的志愿服务,倪宏广大胆提出要创建探访表演服务队,并命名为圆梦志愿服务队。他自己买来一套舞台设备和音响设备,只要哪里需要志愿服务表演,他都会自告奋勇去参加。有时为了做好活动,他提前几个星期开始准备。为了保证活动的安全,他对每一个环节都进行反复测试。倪宏广还发明了很多道具,如舞台夹子、“催场牌”等。
在服务队里,大家都喜欢叫他“倪导”,他要经常动脑,开发一些新节目。倪宏广自创的小品《常回家看看》,已经巡回演出了十场,深受社区和养老院长者的好评。在表演队里,有两个小演员,一个是负责主持、能歌善舞的大女儿倪柳慧,另一个是协助搬运道具、偶尔客串表演的小儿子倪董彪,倪宏广经常带着孩子参与表演志愿服务,他也成了黄埔志愿者中知名度极高的群众演员。
探访独居老人 “比亲人还亲”
除了参加一般的志愿活动,他还经常参与社区独居老人的探访活动。只要有时间,他就会去了解独居老人的情况。经过他探访的社区长者达十多人。周大爷一人独居在平房里,倪宏广得知后经常带小孩一起去探望他,帮他打扫卫生,购买生活用品。香港籍杨婆婆今年81岁,独居在联和社区,每当逢年过节,倪宏广都会去探访她,陪她聊聊天。去年冬天很冷,倪宏广去市场买了棉衣、棉拖鞋送到杨婆婆家。当时杨婆婆握着宏广的双手说,“你比我的亲人还要亲”。
“我父母年纪还不算大,,有能力就应多花点时间去陪陪独居长者,给他们多一些温暖和关怀,也希望通过自己的言行带动社会上更多的人共同关心和帮助独居长者。”倪宏广说,他在志愿服务中找到自己的快乐和归宿。他已参加过广州市志愿者学院的骨干培训和市义工联的社区服务培训,并已报名参加2018年度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他期待通过学习不断提升志愿服务能力,更好地为社会提供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