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安心工作,真的离不开那一张床铺”
长期以来,住宿是外来务工人员在大城市落脚的一道难题。既要安全合规,又要负担得起房租,合适的住所不好找。
6月22日,杭州市下城区王马里蓝领公寓正式交付,这是杭州市,正式启用的蓝领公寓。而就在一周前的6月15日,北京市正式发布《关于发展租赁型职工集体宿舍的意见(试行)》,提出多渠道解决城市运行和服务保障行业务工人员的住宿问题,特别是鼓励企业建立职工集体宿舍,此举意味着职工集体宿舍的回归。
业内人士认为,随着意见发布,集体宿舍将回到人们身边,这将成为解决职工,尤其是像餐馆服务员、快递小哥、家政从业人员等“漂”在北京的蓝领职工现实困难的利好。
对于北京的租赁型职工集体宿舍,到底企业及职工如何看待,集体宿舍到底什么样,记者为此走访了一些企业及外来务工人员,并实地探访了一处蓝领公寓。
“这个政策肯定是好事”
“真心希望这个好政策快点落地。”45岁的冯爱芬是河北人,现在是一家健康企业的护工。1997年就来北京打工的她,经常为换住处而烦恼。
由于工作不稳定,公司又不提供宿舍,她经常要搬家,一年搬3次都不算多。大多数时间,冯爱芬租住在地下室或平房,月租最多1000元出头。今年初,她搬进了丰台区禄长街的民房,单租一间十几平方米的卧室,和丈夫以及周末回家的儿子挤在一起,每月租金2500元。
冯爱芬的租房经历,是城市基层服务业从业者的一个缩影——他们当中除了护工,还有大量的快递员、保洁员、环卫工等,多为外来务工人员,平均月薪三五千元不等。不少人仍然只愿意花几百元住在群租房里,而群租房是政府明令禁止的。
“要安心工作,真的离不开那一张床铺。”冯爱芬说,她的同事中有四五个人为了节省开支,就利用昼夜倒班轮流在一间房的两个铺位上“凑合睡”。
对于企业来说,解决务工人员的住宿同样是刚需。
北京市惠佳丰劳务服务公司总裁张磊告诉记者,公司现有近4000名护工,出于照顾病患的要求,必须配备能够24小时待岗的宿舍。
该公司在各大医院附近为部分员工租下了待岗宿舍。多年前,是安排在地下室,租金便宜但不安全;后来搬到了住宅小区里,每个房间放几张上下铺的床。
“宁肯利润下降一点,也要满足员工的需求。我们现在硬挺着呢。”张磊说,在市场租普通的住宅,屋内人数有限制,企业每年承担的成本也越来越高。公司每年光负担房租就需四五百万元。此次北京相关《意见》的出台,让张磊看到了不必“硬挺着”的希望,“这个政策肯定是好事,为企业和员工解决现实需求。”
《意见》明确,发展租赁型职工宿舍,房源将集中整租给用工单位,不面向个人和家庭出租;不限入住者户籍,主要审核企业情况。市住建委相关负责人表示,该政策能有效解决城市运行和服务保障行业广大务工人员的居住问题。
“集体宿舍安全是最重要的”
职工集体宿舍并非新鲜事物。早在计划经济时代,大量机关企事业单位为职工自建集体宿舍。随着住宅市场化的逐步推进,集体宿舍渐渐淡出视野。
有报告指出,目前,以租住私房作为居住模式的人数占流动人口的67.3%。除了多人合租,长租公寓也逐渐成为一种流行的租住选择。不过,市场上多为主打高品质的“白领公寓”“青年公寓”,在北京单套价格在3000元到6000元不等,这对服务业打工者来说“太贵”。
安全合规还要让打工者“租得起”,“这样的房子在租房市场上相对紧缺,是服务业迫切需要的产品。”魔方生活服务集团副总裁、企业公寓事业部总经理李亮说。
近年来,针对务工人员推出的“蓝领公寓”在国内不少城市兴起。这类公寓多由产业园区闲置资源改建,装修类似大学宿舍,有专门的物业管理。
6月20日,《工人日报》记者来到位于北京朝阳区酒仙桥附近的“9号楼”公寓。公寓由魔方公司运营,是北京首家“蓝领公寓”。两栋楼提供152间房,均为4人间。每个房间内放置两张上下铺,一个床位平均每月租金1000元。目前已经有包括五,酒店在内的几家企业员工入住,将近住满。
“9号楼”由原北京电机总厂里的办公楼和宿舍楼改造而来,于今年4月投入运营。去年改造时,关于租赁型职工集体宿舍的政策还没有出台,公寓主要是参考酒店标准改造,并进行消防验收。 “之前,蓝领公寓怎么改建,许多方面并没有明确规定。这次《意见》提出的要求很明确,解决了我们在房源用地、产品标准、审批程序等环节遇到的一系列问题。”李亮表示。
记者注意到,《意见》对改建如何设计提出了参考规范和标准,如“人均使用面积不得低于4平方米,每间宿舍居住人数不得超过8人”。此外,还一同发布了《租赁型职工集体宿舍建筑消防安全导则(试行)》,对消防标准有十分细致的要求。“对于集体宿舍来说,安全是最重要的。”李亮说。
“希望能有一个踏踏实实的住处”
什么样的房子适合改建集体宿舍?
《意见》指出,房屋主要来自三种渠道:在集体建设用地上规划建设或改建;产业园区配建或将低效、闲置的厂房改建;各区结合区域规划调整需要,将闲置的商场、写字楼或酒店等改建。同时,文件明确规定,租赁型职工集体宿舍的建设、改建,应符合城市总体规划、区域功能定位和产业发展等要求。
李亮也表示,有了政策标准之后,蓝领公寓项目如何落地,还要综合考虑周边的住户市场、楼房业态和物业结构,尤其要与各区政府的产业规划需求相匹配,做好充分沟通。
在《意见》正式发布实施前,曾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北京市住建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将认真研究、积极吸收采纳合理的意见和建议,在政策实施过程中,支持各区各单位切实增加租赁型职工集体宿舍的供应,还将加强对各区和企业建设、改建租赁型职工集体宿舍相关工作的指导与服务,会同其他部门建立规范化的服务保障机制。
除了北京,杭州作为全国住房租赁试点城市之一,5月出台了《蓝领公寓(临时租赁住房)租赁管理办法》,明确了蓝领公寓申报、分配、运营等环节的基本程序和要求。
上海交通大学城市治理研究院助理研究员、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讲师沈洋认为,各城市出台的蓝领公寓相关意见,与城市自身的定位、发展方向有关,“有利于部分城市优化产业结构,包括淘汰重污染的劳动密集型的工业,,发展高新科技产业以及服务业。”
为职工解决住宿,也是企业留住人才的措施之一。以护工行业为例,张磊介绍,现在护理员的职业门槛并不低,其公司的员工全部经过培训持证上岗,“这些有专业技能的人员对行业发展相当重要。”
不过,沈洋注意到,城市中还有大量灵活就业的务工人员。目前集体宿舍、蓝领公寓的运营方都倾向于与具有一定规模的企业主签合同,如何保证个体经营者的住宿,仍然是个盲点。
“希望能有一个踏踏实实的住处,解决后顾之忧,我们就能更踏实地工作了。”这是冯爱芬的期盼。
于灵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