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迁网讯(记者 孙军贤)4月3日宿迁网以《难忘当年战友情 古稀老人寻53年前宿迁战友》为题,报道了现定居南京的宿迁籍人周建启,53年前和16名宿迁战友一同走进军营,情同手足。后来因种种原因失去联系。随着年龄增大,愈发思念昔日战友,他希望通过晚报,帮助他找到当年战友,再叙战友情。

侍继富
4月3日上午,家住陕西省西安市的一位老人拨打热线,他就是周建启要找的战友侍继富,他把我的名字记成了“侍继夫”。“今天我从宿迁亲戚朋友圈看到这篇报道,心头一热,非常激动。当年我们17名宿迁新兵乘坐火车奔赴大西北,虽然已经过去半个世纪,但当时场景仿佛就在昨天。”
老家为宿豫区侍岭镇的侍继富,1965年和其他16位宿迁战友奔赴甘肃山丹县集训。集训结束后,他被分到基地11营1连,于凤被分到11营3连,而其他宿迁战友则被分到了14营。1967年,14营移防至浙江嘉兴,不久便打下了第五架高空U2侦察机。“当时在山丹基地时,大家经常见面,14营转至沿海后,我和他们就渐渐失去联系。于凤几年后也退伍回到老家宿迁,由于通讯不发达,加之很少回家,因此我们也没有再见面。”

二排右二为侍继富
侍继富一直在部队,从基地11营后到兰州,,在西安部队转业,于2006年退休,现全家都定居在西安。“我和周建启战友有同感,年纪大了,经常会回想起当年军营里深厚的战友情谊,特别是我们宿迁兵,当时才十八九岁,这份战友情更是分外珍贵。现在通讯发达了,我们在子女帮助下玩起了微信,现在我就有11营战友群。2015年5月,我们11营部分战友在西安聚会。我希望宿迁这些战友,也能在适当的时机聚一聚。”
侍继富告诉记者,3年前曾回过老家,家乡的巨大变化令人心潮澎湃。“入伍时,运河上没有一座大桥,现在建了很多大桥,令人惊喜。特别是在我们老家那儿建起了化工园区,一座座工厂拔地而起,家乡发展这么好,真的不敢想象。”
侍继富还提供一条线索,多年前回老家时,在城区遇到了当年一位战友,也就是周建启提到的家住关庙的嵇道明。“当时有事只是简单交谈了几句,了解到嵇道明在电厂上班,现在他应该住在城区。”
记者将侍继富手机号码发给周建启,老人十分激动:“真没想到这么快就找了战友,太出乎我的意料了。”周建启表示,他们是1965年10月入伍的,他希望能在今年10月份与这些战友相聚,再叙终身难忘的战友情。
市民吴先生在看到报道后也致电本报称,作为一名曾经当过兵的人,能够深刻理解周建启寻找战友的心情。“一起背负着使命,一起拼过每一片战场,可敬的战友,你在哪儿,让我们大家一起努力,尽快帮他找到更多的战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