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两个医院去年构建成为紧密型医联体,现在,他们的病人就是我们的病人。”王育民大夫告诉记者,“平时,我们除了上门会诊外,还通过视频、语音等办法帮助他们对患儿病情及时准确评估,赢得治疗时间,降低医疗费用。”
新一轮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施以来,呼和浩特市积极响应国家提出的构建分级诊疗制度要求,通过组建多种形式的医疗联合体,整合区域内医疗资源,促进优质医护资源下沉,全面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为分级诊疗的落地生根夯实了基础,让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优质医疗服务。
目前,该市已建成医疗集团、专科联盟、远程协作网、托管联合体、高层医疗协同体、旗县医共体等形式的医疗联合体31个。医联体成员单位覆盖所有二级以上公立医院、部分民营医院,以及500余家基层医疗机构。
在新城区医院,70多岁的张大爷去年进行常规免费体检时发现心电图异常。患者家属告诉记者,“当时,医院联系了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的专家进行会诊。在确诊为典型急性心梗后,直接转入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进行了手术。”现在,完成手术后的张大爷病情稳定,已经转回新城区医院继续治疗。张大爷顺利转院进行手术治疗得益于呼和浩特市医联体内部建立起的“双向转诊”制度。在呼和浩特市,医联体成员单位间开通了“绿色通道”,基层医院接收的重症患者可及时转至上级医院接受治疗,而经过治疗进入恢复期的患者还将通过转诊“绿色通道”再转回基层医院进行康复治疗,不仅解决了基层重症患者的就医问题,还在,程度上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
此外,呼和浩特市各医联体还建立起远程会诊模式,使得部分重症患者可以在基层医院享受到三级医院的诊疗服务。这样一来,,大医院的优秀医疗资源就“下沉”到旗县区基层医院,使得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患者及恢复期患者在这些基层医院就可以得到有效医治。这不仅满足了基层群众对医疗服务的需求,同时也将大医院更多的精力集中在救治急、重症患者和疑难病患者上,从而有效促进了分级诊疗制度的落地实施。
,数据显示,截至去年底,呼和浩特市医联体内转诊患者累计达到3363人次,向下级医院派驻临床医师和管理人员352人,三级医院接收成员单位进修600余人次。
为更好地推进医联体建设,今年,呼和浩特市将进一步强化政府主导,分区域、分层次组建多种形式的医联体。在今年年内,全市所有三级公立医院完成医疗集团、专科联盟组建工作,每家三级公立医院建成一个有效运行的紧密型医联体。此外,在县域医疗共同体方面,旗县区二级公立综合(蒙中医)医院与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村卫生室完成医疗共同体建设,每个旗县区建成2个有效运行的医疗共同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