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杭州潮鸣街道刀茅巷社区附近的小孩都知道,这里住着一名“昼伏夜出”的老人王坤森。5年来,这位老人每天夜里都出门捡垃圾卖钱,中途只因家里有事停过,,他将捡垃圾换来的两万多元全都用来支持三名大学生完成学业。
变废为宝 坚持每天夜里拾荒
每到晚上11点,满脸皱纹的王坤森都会照常戴上手套、拿着钩子、推着三轮车、出门拾荒,一直干到第二天凌晨三四点,最晚还干到过早上六点。有时,他一晚捡来的一两车废品可能还买不到10元钱。
寒夜里寂静无声,86岁高龄的老人依旧会伛偻着身躯坚持出门拾荒,即便是除夕夜,天上燃起朵朵烟花,王坤森仍旧弯着腰默默地借着灯光寻找路面上废品,从不懈怠,就这样坚持了5年多,只有一次因他哥哥的事儿停过,。
老人坚持拾荒的原因不是自己生计困难,而是来自内心的那一股帮助贫困大学生读书成材的信念。
王坤森出生于1931年,年轻时曾是一名军人,从部队转业后,陪伴妻子来到了浙江医科大学(现为浙江大学医学院)做过军事培训,从事国防教育。
王坤森和他的废品 图片来源广州日报
老人的退休金每月有6000多元,子女经济条件也不差,很多人都不能理解,老人为什么不拿出自己养老金的一部分资助学生;为什么非得要在深夜里捡又脏又臭又不赚钱的垃圾;老人以前当过老师,为什么不通过其它渠道赚钱;大学生勤工俭学可能赚的钱比他捡垃圾的钱还多,他为什么要资助大学生?
老人对此有自己的坚持。他认为国家给他的6000多元是给他好好生活养老的,自己既然想帮助别人,就应该拿真心去帮助,用自己的劳动赚钱帮助他人。
白天捡垃圾就等于抢拾荒者的饭碗,为了不影响他们,老人以自己退休了休息时间可以自由安排为由,宁愿牺牲自己常规的作息时间,等到晚上大家都睡觉时,他再推着三轮车出门捡垃圾,虽然夜里很冷,自己多加一件衣服就行。
“再说,夜里的垃圾不捡就会被处理掉,我捡了才不会浪费掉,而且我捡的有些东西还很好,有没拆包装的新衣服,有还能用的空调、电脑和风扇……”
“捡垃圾赚的钱的确少,但是我一个八十几岁的老人,就算给人看大门别人也不会用我呀,再说到教育机构教国防教育也不合适呀,我只能通过拾荒完成心愿。”老人道出自己捡废品的原因。
大学生是知识分子,培养得好以后工作就能更好地报效社会,大学生虽然可以勤工俭学,但是也不一定真的能找到兼职赚得到钱,如果找不到兼职贫困的孩子该怎么生活呢?王坤森考虑到这些,就决定资助贫困大学生。
助学不止 连续帮助三名贫困大学生
在王坤森15年的教学生涯里,大多数的浙医大学生都上过他的国防教育课,他也帮助过几百名交不起饭钱、学杂费的大学生。
1991年,一张“我要上学”的照片让中国人记住了那双大眼睛,王坤森也在报纸上看到了这张照片。“这个事情对我启发很大,感触很深。”王坤森想到还有读书困难的学生,就觉得自己应该做些事情帮助他们上学。
1993年,王坤森退休了,他依然通过各种方式资助困难同学。
2012年,王坤森找到了当地媒体,想让当地媒体寻找资助对象。一个多月后,媒体向他介绍了一名来自常山的贫困女孩。
找到了固定资助对象,王坤森很开心,他花了80元买一辆三轮车,每晚坚持多捡一些废品。每年给女孩4000块钱,如果学习情况好,还多给女孩奖励。
四年下来,王坤森每到深夜就出门捡废品,将废品换成一沓沓钞票,共资助一万八千元给这名常山女孩。
2016年春天,女孩穿上了学士服,精心挑选出最美的毕业照寄给王坤森。王坤森和老伴拿着照片看了许久,笑着说:“我没有穿过这个衣服,她替我把梦想实现了。”
2017年1月,女孩已经成为了一名人民教师,她又寄给老人一封信,在信中写道:“爷爷,我一直记着您的话,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我坚持每天早早地到达办公室,关心学生的身体情况,帮助学生巩固知识,我希望自己所做的努力可以帮助孩子们学到更多知识。”
女孩毕业后,老人仍旧坚持拾荒,他主动联系一些机构表达自己想继续寻找学生实现资助的愿望。
2017年8月,浙江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联系上老人,说有三名学生需要资助,咨询老人愿意资助其中的哪一位?老人回答说:“不管他是男是女,是美是丑,只要他需要帮助,我都愿意。”
,,基金会又推荐了一名常山女孩,这个女孩和之前资助的女孩来自同一所高中,还是同一个姓,老人和蔼地对这个女孩说他们俩真是有缘。
之后,老人又资助了另一名贫困大学生,每月分别资助给这两名大学生400元。经老人计算,他已累计资助这三名大学生共两万五千多元。
因为长期弯腰拾荒,老人近两年开始出现胸闷、腰酸背痛的状况。曾经是解放军、国防教育老师的他,背部笔挺地指导军训学生。而现在,王坤森即便是再穿上军装,身躯也不再笔挺,背部早已因长期低头弯腰拾荒而变得和月牙儿一样弯了。
爱心传递 感染了周边的群众
老人以前只资助一名学生,现在又资助起两名学生,而他的年纪也越来越大,记者有些担心他是不是给自己施加了更多的压力,给自己又加大了拾荒的工作量。
王坤森对此乐呵呵地回应:“其实同时帮助两名学生,在心理上我压力的确是增大了,我会想怎样更好地帮助他们,但是在,方面,我的压力并没有因此变得更大,因为我的故事被媒体报道后,不少群众参与了捐赠。”
起初,王坤森的老伴和儿女都不理解他为什么天天夜里去捡垃圾,家里不缺钱,垃圾还又臭又脏。直到有一次,王坤森给学生汇款被老伴发现了,老伴意识到这是助人为乐的好事儿,家人从此不再反对老人拾荒,老伴有时还帮着王坤森捡废品。
老人在拾荒时捡到过一部手机,失主找回手机后问老人要不要什么回报。王坤森就明确地给失主说,他自己不需要什么东西回报,如果失主实在要表示谢意,可以捐些钱出来给学生,失主立马就拿出一千元。
老人的邻居也很支持老人的爱心事业,承诺每月拿一百元出来都请王坤森转交给贫困学生。
老人的事迹被媒体报道后被一名91岁的老人看到,去年,这名91岁的老人也蹒跚地来到杭州,找了,才找到王坤森,他对王坤森说:“兄弟,你做这件事很有意义,我也愿意每月出100元,你帮我寄给学生吧。”
社区周边的群众也把家中的废品收集起来,拿给王坤森,有的群众家离王坤森很远,但也坚持把废品拿给王坤森。
一些热心市民也来到王坤森家捐款,无论捐款多少,王坤森都会详细记下。
王坤森还喜欢种花,“种花可以调解身心,让人心情愉快,我以前每年会种几十盆花,种得最多的一年有一百六十多盆。每到五月,我都会把这些开得正好的鲜花搬到路边义卖,卖来的钱也用来资助贫困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