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农历新年刚过,校外培训市场被一份整治文件打破了平静。日前,针对近几年来校外培训的狂热现象,教育部、民政部等四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课外负担 开展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行动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对校外培训机构的整治监管力度,加大,曾经鱼龙混杂的教育培训市场将面临新一轮的规范重整。
规定 严禁培训机构组织等级考试及竞赛
《通知》明确规定,严禁校外培训机构组织中小学生等级考试及竞赛,坚决查处将校外培训机构培训结果与中小学校招生入学挂钩的行为,并依法追究有关学校、培训机构和相关人员责任。治理无资质和有安全隐患的培训机构。
此外,坚决查处一些中小学校不遵守教学计划、“非零起点教学”等行为,严厉追究校长和有关教师的责任。校外培训机构开展学科类培训的班次、内容、招生对象、上课时间等要向所在地教育行政部门进行审核备案并向社会公布。
日前,伴随着四部门联合发文整治校外培训机构和多地“杯赛”被叫停,“校外培训”和“学生减负”再次成为热点话题。
这则被民间称为“史上最严”的校外培训治理新政一出炉,各地立刻引发连锁式反应。从“杯赛”叫停到各地出台地方政策,大家不禁发出疑问:课外机构和竞赛是要“凉凉”了吗?
资质 要求“双证”齐全,实际多为“单证”
此次《通知》中提到,要治理无资质和有安全隐患的培训机构。对未取得办学许可证、也未取得营业执照(事业单位法人证书、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证书),但具备办理证照条件的校外培训机构,要指导其依法办理相关证照;对不符合办理证照条件的,要依法责令其停止办学并妥善安置参加培训的学生。
羊城晚报记者了解到,目前广州市校外培训机构需要同时持有工商营业执照和办学许可证。其中,工商营业执照相对容易办理,而办学许可证则要难上许多。在广州,办学许可证由各区教育局颁发,对机构办学规模、师资、硬件场地等都有严格要求,分教点设在哪里,就在哪里的教育行政部门办理办学许可证,而不同区的具体要求又不尽相同。比如,某培训机构在广州市11个区都设有分教点,那么对其各区分教点的监管分属于各区的教育行政部门。某教育界人士告诉记者,这也导致市面上持有双证的机构,。“事实上,即使是大型机构,也难保证所有的教学点都拥有办学许可证。”该人士表示,近几年校外培训机构迅速增多,遍地开花,对于政府来说,如何监管仍然有不小的难度。
现状 “杯赛”变成学校的“掐尖”工具
此次四部门联合整治的通知一出,首当其冲的便是不少地方的“杯赛”被叫停。比如,原定于3月10日举行的第23届“华杯赛”决赛就暂缓,日前由该组委会发出明确通知,表示将向教育部呈报申请进行重新核准,在重新核准前,决赛暂缓举行。此外,原定于3月1日报名的广东省小学数学联赛暂停报名。而有培训机构也暂停了内部组织的“杯赛”活动。
为何“杯赛”会被叫停?华南师范大学全国初等数学研究会常务副理事长、华南师范大学教学督导吴康教授告诉记者,不少奥赛和学科竞赛的本来目的是为了公平、公正地选拔拔尖人才和数学尖子,和升学并没有关系,但近几年,许多民间机构开始举办各类“杯赛”和“排位赛”,这些比赛大多与升学、掐尖挂钩,不仅命题不够专业,比赛也不够规范,功利性很强,闹得沸沸扬扬,反而掩盖了竞赛的本质,使得本该是选拔精英、发现优生的渠道,逐渐成为大众排位赛,成为择校的工具。而为了在各类竞赛考试中取得好成绩,各类培训班也应运而生,从赛事报名到培训,形成了一条完整的产业链,有的民间机构组织的比赛甚至到了不去报班,就无法在竞赛中取得好成绩的地步。
而多年来,杯赛奖证更是成为部分学校“掐尖”的参照物,对不同杯赛奖证的认可度形成“潜规则”。只要打开网页,搜索各大杯赛,网页上几乎全是关于赛事含金量、对升学的影响等相关文章。有家长表示,民办学校招生,一些奥数厉害的学生,可以拿奥赛等奖项当敲门砖。
“奥赛不应该和升学挂钩。”吴康表示,从这个角度来说,教育部此次重拳整顿竞赛是正确的,有利于规范竞赛秩序,让竞赛回归其本来意义。
反思 高速发展和野蛮生长致行业失控
事实上,广州校外培训的火爆有其历史原因。2007年,教育部提出严禁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在节假日和晚上补课,广州市教育局传达了文件,并针对中小学中普遍存在的“乱补课”现象做出规定。校内补课的禁止,为校外培训机构的发展提供了机会。而伴随着民办学校通过考试网罗优质生源,在义务教育小升初阶段大肆选拔掐尖,民校受欢迎度远超公办学校,使得家长和学生对补习的需求不断增加,十多年间,广州校外培训机构进入了高速发展和野蛮生长的阶段。
“整体来看,教育培训行业兴起时间不算长,准入门槛也不高,还不是一个成熟行业。”某位专注中小学课外辅导的本土机构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几年前广州曾出现4万多名小学生在半天内竞争民办中学3000个学位的局面,录取比例高达1:10,不少学生和家长不自觉地被裹挟其中,苦不堪言。
2013年底,广州市教育局紧急叫停民校考试,提出“义务教育阶段民办学校不得采取考试方式进行选拔”,广州民办学校的小升初考试由笔试改为面谈。随后,2014年广州市教育局要求广州市建立阳光综合评价体系,探索适合广州市小升初的升学模式。“虽然没有立竿见影,但是广州市出台的一系列政策对于课辅机构的良性发展是有成效的。首先是‘杯赛’走下神坛,认可度没有以前高了,相比起‘杯赛’,许多学校看重的是五年级下学期、六年级上学期的成绩。此外学校选拔学生的方式也更加多样化。”该人士表示。
机构
不越俎代庖,
配合好校内教育
那么,课外培训机构如何看待此次的专项整治行动呢?
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在某专注中小学培优的机构当老师的业内人士表示,培训机构是应市场需求而生的。以培优为例,总有孩子学习能力强,对课外知识有需求的。但需要注意的是,这些尖子生毕竟是少数,机构不能刻意去营造培优的氛围,让家长受到干扰,忽略自己孩子实际的成长情况。
某位专注中小学课外辅导的本土机构相关负责人认为,这或将成为行业发展的重大转折点,对于家长、机构和学校各方来说,都是一个反思的过程,思考各自未来的发展方向。首先,对于家长来说,需要更加理性的择校观念,关注到目前更加多元化的升学模式。“对于家长来说,如何找到一所更适合自己孩子的学校,而不是盲目追求‘名校’,这是家长需要去反思的。”
“事实上,这次政策出台给机构也给学校提出了新问题。那就是,校内教育需要什么样的校外补习?校外教育又如何真正成为校内教育的有益补充?”该人士表示,现在社会需求是多元化的,除了学科教学,思维训练、兴趣开发等等都有广阔市场。机构要配合好校内教育,就需要不断更新产品模式,为学生提供多样的产品选择,而不是越俎代庖,替代校内教育。
有业内人士表示,对于经历了这些年粗放式的发展的培训行业来说,《通知》的出台代表了一个好的信号:政府部门关注到了这个行业,并将使它形成从无序到有序、从混乱到规范,从盲目到回归理性的未来。“在这个行业里,那些规范的、有竞争力的机构将会发展得越来越好,而那些小作坊式的、乱中取胜的机构会慢慢被淘汰,相信经过这次整治行动后,现在鱼龙混杂的局面将有所缓解,行业的格局会更加清晰,它会像其他行业一样,有序、健康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