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伯正讲述这段跨越40年的故事
82岁的广州老人致信市卫计委希望“还债”
一张欠单揭开一段跨越40年的医患真情
40年前弟弟留下医疗欠单 40年后哥哥执意践诺还款
文/图 羊城晚报记者 符畅 通讯员 何月嫦 张思思
“我希望在我的有生之年,帮他完成,后的心愿。”
这“,后的心愿”,属于钟裕生40年前因结核病去世的胞弟钟兆生。
今年82岁的钟裕生是广州市花都区的一名退休干部。今年9月,他在整理家中物品,发现了胞弟钟兆生于1966-1969年间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原市工人医院)和广州市胸科医院(原市结核病医院)住院时的笔记及“欠单”……于是,他写信给广州市卫生计生委,希望归还欠款,同时将利息一并还上。
时隔近半个世纪,这张“欠单”将当年的医患各方再次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近日,广州市卫计委、广医附一院及市胸科医院的相关负责人来到钟伯家里。他们的讲述为我们拂去岁月的尘烟,重温一段跨越40年的医患真情。
钟伯胞弟钟兆生生前照片
A 一张承载医患信任的欠单
钟伯的胞弟钟兆生1937年出生于花都区赤坭镇东星村,后因患上结核病,于1965-1969年间辗转来到市胸科医院和广医附一院接受治疗,并在广医附一院胸外科进行了肺切除术及肋骨切除术,共切除了四分之三的肺部,2根肋骨。
“时间:1966年11月24日,地点:广州市工人医院,经过两周缜密观察,今日与我施行了右肺上、中叶切除术,并加拆除第七肋骨。”这是钟兆生1966年在广医附一院住院时记录下的手术情况。在当时医疗条件甚为艰苦、人际关系异常紧张的情况下,“李(注:施行手术者,李迎汉)于晨进入病室看我,询问情况,并鼓励我”,“医生、病人互相关心、互相鼓励”,这让钟兆生“战胜手术的疼痛”,感受到了希望和温暖。
由于手术费用较多,除去公社和生产队给予的补助外,钟兆生还欠下一笔医疗费用。于是,基于医患之间的相互信任,医院同意钟兆生立下“欠单”,明确“分期偿还”。
后因病程迁延,钟兆生于1969年再次入院接受手术,加上前期在市胸科医院的治疗,共计入院4次。术后因无法重新恢复劳动能力,无法偿还欠款,遂写信给“四哥”钟伯,将所有欠款列明,恳请钟伯帮其偿还。后因病情发展,钟兆生于1978年1月病逝。
B 一个实现,后心愿的承诺
钟伯共有7个兄弟姐妹,他排行第四,与钟兆生关系“,亲”。日常与钟兆生通信频密,对其在医院的治疗过程,为了解,因而感受也,深切。
“当时我弟弟因为手术急需输血2000cc,可他实在拿不出钱,而医院却毫不迟疑地给他输了血,他们的责任心和医德让我很感动。”钟伯眼含热泪地说起这段往事。
钟伯从一堆资料中翻出胞弟钟兆生写给自己的关于欠款明细的信件,“综合在广州4次住院的医药费,合计:3118.94元,交:1591.42元,欠:1527.52元。其中,欠市结核病医院813.52元,欠市工人医院714元。”当年钟伯的生活并不富裕,每月工资65元,除解决一家六口的温饱外,仅能省俭出10元寄回老家给母亲购买油盐,更不要说帮胞弟偿还1500多元的医药费了。
就这样,弟弟的这张欠条一放就是40年,直到近日又重新回到钟伯的视线
之中。
“以前条件不好,没有能力替弟弟偿还欠款。现在生活好了,我希望在我的有生之年,帮他完成,后的心愿。”
钟伯还急切地向医院相关负责人询问起“利息要怎么计算”,当得到“不计利息”的答复时,他眉头一紧,连忙摇头,“不行,不行,该算的还得算”。
“我希望通过我对这段历史的讲述,将医患之间这份真诚的信任,这份正能量传递下去。”钟伯坚定地说。
C 一对同一战壕的“战友”
“医生当年对危重病人的抢救、减免和补助,全然是出于对病人生命的珍视,病人因此也会更多地理解和尊重医生。”广医附一院医务科科长黄伟青说,“回看当下,医患双方就像是同一战壕的战友,只有相互信任,相互支持,才能战胜共同的敌人:疾病。”
当被问及“如何处理钟伯归还的欠款”时,黄伟青表示:“如果钟伯执意要归还欠款,我们将把款项捐赠给基金会,帮助更多的困难患者。”而市胸科医院医务科科长李艳也表达了相似的观点:“我们将把归还的欠款用于日后来我院治疗的困难患者的医疗费用支付,将这份爱心传递下去。”
当听到广医附一院和市胸科医院对归还欠款的安排时,钟伯竖起了大拇指,并赶忙说:“快快快,现在就把还款的账号告诉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