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经济之声《央广财经评论》报道,如今随着养老观念的变化,选择到养老院养老的人多起来,但是这时候又会遭遇难题,公立养老院一床难求,很多民营养老院却是经营困难,履步维艰。
“9年了,我兜里没有一分钱进来。”位于北京市房山区长阳镇普乐园就是一家民营养老机构,开有两家养老院,但是院长闫帅在接受媒体采访的时候,却这样说,据了解,闫帅的烦恼带有一定普遍性,艰难生存的普乐园并非孤例。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老年学研究所所长杜鹏曾经对多家基层养老院进行调研,他表示,目前,不少民营养老企业生存艰难,政策虽好,但面临的困难依然很多……钱、地、政策是众多民营养老企业面临的三大难题。
在公立养老院一床难求的情况下,民营养老院应该是不错的选择,而且近些年来政府也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支持,为什么民营养老机构还会面临生存困境,主要原因有哪些?经济之声特约评论员、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所长张车伟分析认为:
张车伟:我们现在看到一床难求的也主要是公立养老院,民营养老院实际上很少能够赚到钱,这是现在养老产业发展当中面临的一个窘境。在我们国家虽然老年人数量不断提升,但是客观的来看,老年人的平均收入水平还是比较低的,如果他们要使用市场均衡的价格来满足自己养老的需求,应该说他们收入水平还是达不到的。公立养老院因为价格比较低廉,有政府的大量补贴,使得公立养老机构的病床成本比较低,所以它的价格也就比较低,但是老年人要进入就非常的困难,因为需求太大了。我们曾经也听说过,说有的甚至排队要排100多年。所以让公立的养老机构完全担负起养老的职责显然是不可能的,但是民营的养老机构如果按市场定价,又是老年人没法接受的,如果低的价格它又赚不到钱,这样的窘境确实困扰着我们养老企业的发展。
近年多地政府不断加大对民营养老企业的补贴力度。比如截至2015年,北京已出台了一系列资助办法,将民办养老机构运营阶段的补贴标准相应提高。但是据了解,获得这项补贴的前提是要有土地证,这成为很多民营养老机构申请政策补贴的一道鸿沟。如何让这种行业补贴真正落到实处,张车伟认为:
张车伟:我觉得现在补贴的办法可能还存在一些问题,因为现在的补贴办法都是补贴给养老机构、养老服务的提供方,也就是企业,补贴的方式有几种,一种比如划拨土地,或者用比较便宜价格给这些养老机构提供土地,另外一种办法就直接的现金补贴,比如建一个养老床位补贴多少钱,这样就使得大量的民营机构把精力主要放在养老机构和养老设施的建设上,而并没有针对老年人的需求、老年人可接受的养老服务的价格,来提供它们需要的养老服务,这是问题的根本。我觉得要想推动养老产业的发展,应该更多的补贴需求方,也就是老年人,让老年人在市场上选择养老服务和养老机构。
我国人口老龄化日益严重是不容忽视的现实,这也决定了养老产业前景广阔,但是目前,很多选择养老院的老人经济能力有限,也成为限制民营养老发展的一个瓶颈。对此,有业内人士建议,目前可行的办法是让老人能够住进有医保覆盖的养老院里,这样,不仅能解决老人资金问题,对养老院来说,可以开启一部分收入空间。这样的方法是否可行,经济之声特约评论员、复旦大学公共经济研究,主任石磊作出评论。
经济之声:医养结合的模式似乎是个解决养老难题的好办法,但是现实中,中小养老机构划入医保却困难重重,很多民营养老院因为资金少或规模小,达不到硬件、人员方面的要求,被挡在了医保的门外。如何真正做好医养结合,既造福老人,又助推民营养老产业的发展?
石磊:养老产业是大健康行业当中一个非常有成长性的部分。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并且是有快速老龄化的人口大国,这意味着养老产业未来的成长空间很大。从医养结合来说,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提法,但是这里面一直存在一个纠结,就是到底政府购买服务这一部分是向需求方补贴,还是向供应方购买服务。如果始终纠缠在补给谁这个设计上,可能是一个没有解的难题,事实上双方都要补,问题是补的方式不一样。如果补供方,供方目前提供养老服务的困难在于土地的问题;而补需方,就是把政府应该给社会提供养老补偿的这部分资金直接用在老人身上。从供求双方来解决,可能是一个比较切实可行的设计。
经济之声:其实现在关于养老产业发展的支持政策不少,但是有些落实起来有困难,有些政策还被一些人钻了空子,滋生出一些行业乱象,据您了解,目前养老产业发展中还有哪些难题?
石磊:从已经运营很多年的养老机构来看,存在的矛盾主要是几个方面,一个是养老机构和老人之间的矛盾不断,根本原因就是养老机构还是以,化利润为目标,在这个情况下又没有很好的养老服务水平,导致纠纷增加。第二个就是没有分类,比方说把不同层次的养老对象放在同一个养老机构里面,就使得追求高层次养老服务的得不到高档的服务,而一般收入的老人又承担不起高端服务的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