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提供林俊杰爆款同款医生,同款配套药水,已经挂水的血针头……有需要微信留言。”
很难想象,这种话会出自公立医院医务工作人员之口,但这样的事情就能在现实中发生。据报道,林俊杰日前在镇江演唱会结束后,因为感冒去当地医院挂水,事后,有人竟出售林俊杰用过的针头和注射液包装袋。而他躺过的病床也遭殃了,一帮医护人员嘻嘻哈哈地在上面轮流打滚,“床单被套全被扒了”。
据说,后来相关医院对此事进行了处理,11名医护人员被停职。处罚似乎很严厉、很及时,但该医院公信力的损失恐怕一时难以挽回。
追星,看似稀松平常,人畜无害,但倘若漫无底线,也可能恶心大众,危害社会。此次发生在镇江的事,之所以特别恶劣,不只是因为粉丝们拿肉麻当有趣,更因为他们还是公职人员,在做出极端行为的同时,还违背了起码的职业道德,侵犯了患者的个人隐私,也触犯了《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对医护人员的形象亦是极大的损害。
是故,林俊杰经纪公司也特意发表官方微博,“对极个别的工作人员无视职业操守的信息外泄的偏差行为深表遗憾,同时呼吁不要因极个别人员的行为抹煞所有其他在医护岗位上为社会积极奉献的贡献,不要有过激言语和行动。”其情可感,就是不知效果几何。
让人担忧的是,最近饭圈事端频发,除了林俊杰“带血的针头”,王源“抽过的烟头”,莫文蔚睡过的房间,都曾被人拿来在网上拍卖。再联想起2016年,李易峰开着兰博基尼撞桥墩上了,结果竟然也有人从中觅得商机,跑去现场捡跑车碎片……我们真的不得不感叹:追星不只是门技术活,也是一种生意经。
按理,眼下追星既已成一种行业,我们也不反对追星追出“效益”,但前提至少是要合情合理合法。像上述无下限地贩卖“爱豆”隐私的行为,有悖常情,不合常理,有的还触犯相关法律,不只是为社会公众所不齿,恐怕也是他们的“爱豆”所不愿看到的。
当然,理性的粉丝也不乏其人。在林俊杰一事发生后,就有粉丝留言:“作为一名医务人员,看到这样的消息我真的羞愧难当,长沙演唱会的时候他住的酒店我只要过个桥就能到,但是我没去,因为我爱他,他有他的生活,他希望的是我们在作品中相遇,在舞台上舞台下相遇。接送机是,的底线,不打扰私生活。”
对比那些把带血的针头当宝贝的脑残粉,这名粉丝的态度真的值得点赞!
粉丝追星,已成当代社会一大特征。某种意义上,没有粉丝的存在,就没有现代娱乐工业。随着自媒体的日渐发展,粉丝文化也在不断发展。以前的粉丝,顶多是买买专辑、海报,看看演唱会……而现在混“饭圈”的粉丝,每天一睁眼就是“超话”签到,“百科”送花,“贴吧”赞评,“圈子”打榜,“词条”净化……总而言之,现在的粉丝似乎更忙,要做的事情更多。这其实也无妨,但失去自我,越过底线就不好玩了。
追星的底线在哪儿?我理解,有法律的,比如不要侵犯偶像隐私,不要影响他人生活,不要危害公共安全;也有常识的,比如偶像也是人,偶像带血的针头也是医用垃圾,偶像睡过的床单一样会脏;还有情感上的,比如爱偶像不等于拥有他(她)的全部,不等于要成为他(她)的另一半。偶像是偶像,粉丝是粉丝,自己的生活只能自己过,偶像再友好,也不能代替粉丝生活。
记得央视节目主持人撒贝宁曾在一档节目里说:“追星其实是在追自己,最终追来追去追的是自己的影子。”想想他这话也对,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人们总是喜欢在虚幻的世界里,把偶像当作另一个自己,期待理想世界的自己变得更好。追星一事,从心理层面追根溯源,大概就是这么来的。
以是观之,追星本来是一件美好的小事。倘能守住底线,保持理性,和偶像一起成长,追星是可以给自己和社会带来正能量的。追星之所以在当下常被视为一种负面现象,一是因为饭圈文化的确存在乱象,社会监管亦有缺位,二是有些粉丝可能也没摆正追星的位置——追星,本是生活的点缀,不能代替工作,也无法取代生活,你非要让它成为支撑自己的全部动力,那结局大半好不了。那个为见刘德华一面卖肾卖房子弄得家破人亡的,女粉丝杨丽娟,便可为前车之鉴。
据说现在已经有职业粉丝了,对他们似乎应另当别论,但我总觉得,通过追星挣钱,已经偏离了粉丝的初心。毕竟,对一个人的爱是不能变现的。让追星回归“业余”本色,且不要用力过猛,那才是普通人应该拥有的一种小确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