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 热点评论>正文

光明日报:从《中国机长》感受民航业者的辛劳

时间:2019-10-14 12:17:13    来源:光明日报    浏览次数:    我来说两句() 字号:TT

  伴随《我和我的祖国》《中国机长》《攀登者》3部影片掀起全民观影热潮,中国电影票房也不断创造着新的历史。据媒体近日报道,今年国庆档总票房达到49.44亿元,而去年同期票房为21.75亿元。其中,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电影《中国机长》在观众间引发了热烈讨论。

  回溯近些年的中国院线电影,航空类题材,尤其是民航类题材的影片少之又少。除了2000年上映的《紧急迫降》,恐怕没有其他同题材影片能给观众留下印象。

  《中国机长》这部影片真正让全国观众了解了民航从业者的职业,大家眼中年薪百万的机长、光鲜亮丽的“空姐”,其实也都是普通大众中的一员,只不过他们肩负的责任更为重大。

  电影里所呈现的诸多细节,是一个航班机组的日常工作,更是整个民航系统日常运作的真实再现。每个分镜头都在真实还原机组的日常工作——酒精检测、机组准备会、乘务员客舱安全检查、飞行员绕机检查等。这些工作繁复又单调,但却是他们每日必须执行的。当然,机组多少还是能被旅客关注到的民航从业者,更多的人则是在幕后保障航班顺畅运行。机场地勤、塔台管制、进近管制、区域管制等协同部门,在影片中均悉数出现。虽然只在影片中一闪而过,但这些幕后工作人员对于民航系统的正常运行同样厥功至伟。

  对于地勤,很多人可以想见其辛苦。民航客机的检修工作都是在深夜,日夜颠倒的重体力工作并非是人人能够承受的。而一线管制员,更是承担了常人难以理解的巨大压力。虽然有电脑辅助,但管制的每一个看似简单的指令都是根据机型、速度、间隔、天气等多种因素做出的复杂判断,需要极高的精神专注和心算能力。

  2016年,上海虹桥机场曾因管制员失误,险些导致“特内里费空难”重演。这起事件让处于“边缘”地位的管制工作变得备受社会关注。业外一如既往地要求加强监管、加强制度规范,而不少业内声音则希望舆论能够关注一线管制员的生存现状——工作强度大、工作待遇低、缺口人数多。所以,整个民航系统在保障乘客安全出行方面,更多人在幕后付出了极大的代价。

  从这个角度看,作为艺术作品的《中国机长》,也只能做到就一个惊心动魄的时刻展开叙事,而不可能把更深层次的内容,诸如人性和制度的复杂性等展现给观众。而在电影背后,实际展开的事故调查程序会带来更多的积极思考。显然,刘传健机长对突发事故的处置结果是成功的,但对事故处置结果的成功与事故原因的调查却并不矛盾。实际上,事故调查得越彻底,就越是能在,范围内杜绝同类事故的再次发生。通过全流程的复盘质证,来丰富和完善最终事故调查报告,以期待有新一轮的技术改进,来确保民航更加安全。

  民航的安全进步是建立在每次空难或事故的调查结果上。在《中国机长》之后,我们期待从川航3U8633事件中期调查报告中,让社会和银幕前的观众明白所有民航从业者为民航安全运营所作的努力。

   (作者:陈城,系媒体评论员)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登、转载的各种稿件、图片均有可靠的来源,目的是为了传播更多的信息, 并不代表新讯网观点,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本站自动屏蔽违反《广告法》词语。

请选择您浏览此新闻时的心情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本文共有人参与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