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深入推进,高等教育机会获得与分配机制逐渐受到关注。据《北京日报》报道,目前“学二代”逐渐成为一种值得关注的社会现象。有研究者考察了中国高等教育中的“学二代”问题,发现国内存在着明显的高等教育代际传递现象,家庭经济条件好、城市身份的个体更有可能成为“学二代”。
如果仅从字面意义来看,“学二代”并不值得引起关注。孩子的成长本就受父母和家庭影响甚深,因为从小耳濡目染,父辈的职业多少会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这个工作对他们来说没有神秘感,上手容易,资源更多,在工作上碰到难题时,父母还可以给出一些意见和帮助,更利于工作上出成绩。从这个角度上看,“学二代”本是正常现象。
但是,“学二代”引发关注,并不在于家庭对于一个人职业选择的影响,而是因为人们担心高等教育的代际传递现象是否会带来教育的不公平。梁思成、林徽因是清华大学建筑系的创建者,可是,他们的儿子梁从诫报考清华大学建筑系只差了几分而未被录取,不得不改上第二志愿的清华大学历史系,这段故事已成为一段佳话。
从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以来,招生数量大大增加,高校毛入学率已达到40%以上,可以说,人们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大幅提升。但是,通过高等教育来成为精英,实现社会代际流动的渠道却并没有显著提升。父辈间在受教育程度上的不平等结构在很大程度上传递到了下一代的高等教育问题上。家庭经济条件更好、受过更高教育的父母在子女的教育上会投入更多的时间、精力和,。这也导致中国的高等教育虽然强调公平性与普及率,但因为代际传递现象的存在,通过高等教育来促进社会公平并不那么容易。放到今天,梁思成和林徽因可能会花更多时间辅导孩子功课,梁从诫恐怕就不会考失手。
“学二代”获得的各种资源,是不是靠公平竞争的手段获得的,这才是值得关注的,。近日,哈佛大学校报发布的一个新生背景调查结果引起了广泛关注。在2021届新生中,高达46%的人来自超级富豪家庭;近30%的人,其父母或亲戚是哈佛校友。这反映出美国精英阶层的固化。而如何保持社会代际流动,让每个人都有足够平等的机会,也是我们这个时代避不开的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