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 热点评论>正文

光明日报:别让科研人员精力都耗在报表上

时间:2018-07-11 17:29:56    来源:光明日报    浏览次数:    我来说两句() 字号:TT

  立项时有填不完的表格,做科研之余还要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做“会计”……近年来,科研项目申请环节重复冗杂、经费管理忽视科研人员的智力投入等问题一直被视为浪费科学家精力、影响和制约科研积极性的因素。因而,为科研人员“松绑”,以激发科研人员的创新活力的呼吁越来越多。

  最近有媒体报道,中国科学院近日出台了10项落实“放管服”改革的措施。这10项措施从备受一线科研人员关注的“项目、人才、经费”管理等三方面入手,建立多条绿色通道,进一步扩大科研院所自主权,释放科研人员创新活力,做到让科研人员“一年只填一张表”。从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的层面来看,中科院的举措不仅值得肯定,同时也为其他相关单位提供了参照。

  为科研人员“松绑”,本质上是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的改革,也是降低行政成本,优化服务流程的具体举措。而要将相关政策落实到位,最直接的莫过于在管理上做减法,在服务上做加法,把该放的放到位,把精简的精简够,做到机构流程精简、监管服务增效,才能为激发创新活力清障,从而切实解决科研项目申请审批、经费报销难等问题。

  实际上,在过去5年中,我国在科研管理整个计划体系和经费使用上进行了较大幅度的改革,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文件,并在重大科研成果和科技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等诸多领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在进一步释放创新活力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政策不协调、不配套等新问题。比如,科技项目使用财政资金,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要求,应该进行经费预算管理,但科学研究本身是对未知领域的探索,其不可预期性为大家所公认,尽管目前国家在科研经费的预算调整方面已经给予了相当大的灵活度,但是具体到某个高校、院所如何调整,与政策相匹配的具体管理制度该如何制定,这就需要各方本着服务释放创新能力的宗旨,去积极探索,而不是等待和观望。

  针对国家政策方针与具体高校、院所管理制度的适应和匹配,中科院等科研院所和部分高校已经开始了积极尝试,这是值得肯定的。长远来看,科研项目审批,科研经费管理应进一步尊重科研活动的特点和规律,尊重科研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将出发点和落脚点回归到让经费为人的创造性活动服务上来,而不是让人为经费受尽困扰。如此才能做到合理设定经费比重、开支范围、科目设置,真正放权让科研人员自主支配和使用科研经费,才能真正实现不让繁文缛节把科学家的手脚捆死,不让无穷的报表和审批把科学家的精力耗尽。

  (作者:詹媛)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新讯网无关。新讯网不对文章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请选择您浏览此新闻时的心情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本文共有人参与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