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办法》需要在执行层面认真做好相关措施的协调和对接,以确保其不折不扣地落地生根。如此,危害消费者“舌尖上的安全”的网络餐饮服务业黑作坊,才不会因为“最后一公里”的梗阻而死灰复燃
国家食药监督总局日前发布《网络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针对媒体多次曝光的外卖“黑作坊”问题,《办法》在明确入网餐饮服务提供者应当具有实体经营门店并依法取得食品经营许可证,并按照食品经营许可证载明的主体业态、经营项目从事经营活动外,还专门对第三方平台的职责作出具体规定(11月13日《人民日报》)。
应该说,网络餐饮的异军突起,展现了互联网技术的巨大潜力,给吃货一族带来实实在在的便利。但是,餐饮事关消费者“舌尖上的安全”,如果不对其予以严格监管,那么必然会埋下食品安全隐患。事实上,也正是因为监管乏力,网络餐饮服务业才出现了外卖黑作坊的乱象。在此语境下,国家食药监督总局适时出台《办法》,既是为网络餐饮外卖行业立规矩、划红线,也是给消费者的“舌尖安全”筑牢防火墙,可谓善意满满,值得充分肯定。
网络餐饮服务业外卖黑作坊屡见不鲜,虽然有监管难度大的客观因素,但最关键的症结还在于第三方平台的责任落实不到位。现实中,不少第三方平台为了利益的最大化,只求挣得盆满钵满,完全忽视对入网餐饮服务者的审查把关,甚至还揣着明白装糊涂,明里暗里对一些入网餐饮服务者利用黑作坊加工、配送餐饮的不法行为予以默许。换言之,网络餐饮服务业黑作坊久禁不止,在很大程度上是第三方平台没有做到守土有责的直接结果。在这种意义上,寄望第三方平台通过自律担当起守土责任,只不过是一厢情愿。唯有套之以法律笼头,才能倒逼其兢兢业业地履行责任,进而真正抓住根治网络餐饮业黑作坊的牛鼻子。
“欲知平直,则必准绳;欲知方圆,则必规矩。”实践证明,只有套牢法律笼头,把规矩挺在前面,才能真正实现治理的标本兼治。此番国家食药监督总局出台的《办法》明确规定,网络餐饮服务第三方平台提供者需要履行建立食品安全相关制度、设置专门的食品安全管理机构、配备专职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审查登记并公示入网餐饮服务提供者的许可信息等义务。这种事无巨细的刚性制度设计,不仅从根本上扎紧了第三平台消极履行或不履行相关义务的制度篱笆,而且还能有效将部分监管责任转移到平台企业这个更靠前的端口,倒逼第三方平台履行相关义务。
更为重要的是,有了第三方平台这个前置的监管端口,那些餐饮服务提供者若再想通过第三方平台兜售安全隐患重重的食品,已然失去了利用黑作坊加工、配送餐饮的路径,唯一的选择就是循规蹈矩地严格恪守食品卫生安全高压线。这对于彻底根除网络餐饮服务业的黑作坊而言,显然具有釜底抽薪的作用,也让消费者看到了告别黑作坊、确保外卖食品安全的曙光。
当然,“天下大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任何一项制度,都不可能应声而落,需要直面接踵而来的挑战。落实国家食药监督总局出台的强化网络餐饮第三方平台责任的《办法》,也需要在执行层面认真做好相关措施的协调和对接,以确保其不折不扣地落地生根。如此,危害消费者“舌尖上的安全”的网络餐饮服务业黑作坊,才不会因为“最后一公里”的梗阻而死灰复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