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 各地新闻>正文

第1期“金融八卦女•新资本论”线下交流会在京召开 深度剖析减持新政下的投资策略

时间:2017-07-24 14:29:36    来源:新讯网    浏览次数:    我来说两句() 字号:TT

  2017年7月21日,金八传媒、九一资本、鹿秀金融共同主办的第1期“金融八卦女·新资本论”线下交流会在北京举行。活动中,九一金融联合创始人蒲镭、九一资本合伙人段智华、金八传媒联合创始人陈静芳、鹿秀金融CEO么博等大咖云集,与众多银行、券商、基金、VC等行业资深从业者坐而论道,共同探讨减持新规下,大宗交易投资策略及投资机会。


  图为:金八传媒联合创始人陈静芳主持活动

  前不久,证监会发布《上市公司股东、董监高减持股份的若干规定》。随后,上交所、深交所迅速响应,要求大股东或者特定股东采取大宗交易方式减持上市公司非公开发行股份的,在解禁后12个月内不得超过其持股量的50%,通过大宗交易方式减持股份,在连续90个自然日内不得超过公司股份总数的2%,且受让方在6个月内不得转让所受让的股份。

  一石激起千层浪,董监高、大小非、 各路PE机构一时间措手不及。那么,减持新规对此类人群来说,利好还是利空?如何抓住新的投资机会?本期“金融八卦女·新资本论”线下交流会针对减持新规展开激烈讨论。

  九一资本合伙人段智华表示,金八传媒以自媒体大号“金融八卦女”为核心,其粉丝为金融行业从业者以及有金融消费需求的泛金融人群。而本期“金融八卦女•新资本论”线下交流会以“减持新规”为切入点,为粉丝提供颇具实用价值的金融社交机会,展现了自身对金融类粉丝强大的号召力。

  鹿秀金融CEO么博详解减持新规

  活动中,鹿秀金融CEO么博发表了主题为“限售大宗交易的减持交易策略和投资机会”的精彩演讲,逐条剖析《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股东及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减持股份实施细则》,并从市场划分、市场主体、市场规模、市场困境等角度入手,分析减持新规对投资者产生的影响及未来大宗交易投资机会。


  图为:鹿秀金融CEO么博分享发表主题演讲

  所谓大宗交易,是指达到规定的最低限额的证券单笔买卖申报,买卖双方经过协议达到一致并经交易所确定成交的证券交易,其最低限额为A股单笔交易数量不低于30万股,或者交易金额不低于200万人民币,其卖方主体包括大股东、上市公司董监高、定增投资机构及Pre IPO机构等。


  图为:第1期“金融八卦女·新资本论”线下交流会活动现场

  么博指出,减持新规将对大宗交易市场的商业模式进行重构,大幅度降低交易频次,对接盘机构资金的持有量提出了更高要求。而限售大宗交易市场规模巨大,超额收益可观,传统大宗交易接盘机构资金量远远不能满足需求,这为资金供给为主的金融机构提供了绝佳投资机会。

  数据显示,原有大宗交易的商业模式呈“高周转”态势,接盘机构的资金量合计约200—300亿元,全年交易金额7000—8000亿元,平均1—2周周转一次,故全国周转30—40次。减持新规出台后,资金才能周转一次须6个月。而支撑全年8000亿元的交易金额,就需要4000亿元的资金。

  坐而论道:减持新规下,四种大宗交易投资策略

  活动中,银行、券商、基金、VC等行业资深从业者就减持新规下的大宗交易投资策略进行激烈的思想交锋。综合各方观点,大致分为四种。


  图为:九一资本合伙人段智华与参会人员深度交流

  第一种观点认为,投资机会不能只看当下,还要看将来的市场。无论大宗交易政策如何变动,只要持有优质公司的股票,就一定能盈利。

  第二种观点认为,大宗交易市场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应该趁大宗交易接盘机构资急需用钱时抓住投资机会。

  第三种观点认为,减持新规其实是一种变相定增,可能会衍生出新的市场,而新的市场将新增更多投资机会。

  第四种观点认为,减持新规出台后,需要对至少半年期的资本市场做出预判,并至少持有半年以上再卖出。专业的投资者可以通过更低的价格折扣获利,而对资金量不足而又没有专业投资能力的机构来说,大宗交易业务比较难做。

  最后,九一资本合伙人段智华表示,本期“金融八卦女·新资本论”线下交流会取得圆满成功。日后,九一资本及金八传媒将持续关注金融市场最新动态,坚持为金融机构及企业、金融行业从业者以及有金融消费需求的泛金融人群提供优质价值信息阅读、金融社交、金融交易等服务。

  据了解,九一资本成立于2016年,是一家专注于互联网金融、文化创意、人工智能、创新医疗等新经济领域投资&并购的专业机构,投资于运作主体在国内高成长潜力的创新企业,重点关注创业期、扩展早期、成长期企业。此外,九一资本还积累了丰富的资本市场资源,可帮助企业对接国内各类券商、银行、基金、险资及其他各类中介机构。


请选择您浏览此新闻时的心情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本文共有人参与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