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 各地新闻>正文

汉能李河君:从水电传奇到薄膜太阳能传奇

时间:2017-07-06 14:50:10    来源:新讯网    浏览次数:    我来说两句() 字号:TT

  在李河君的办公室里,选自秦末黄石公《素书》中语句的大幅书法颇引人注意,偌大的书架上塞满了各种书籍,如果不是墙上的“汉能司训”,这里看上去更像一间学者的书房。

  一定程度上讲,李河君是个书生,是一个肯弯腰实干、沉心研究,有理想、有魄力、有热血的书生。

  百无一用是书生?对于受过高等教育、充满理想、本性崇尚实干的“书生”李河君而言, 以“八千里路云和月”的豪迈以及“雄关漫路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的勇气形容他或许更贴切些。

  作为客家人的李河君,许是背负了“东方犹太人”勤俭质朴、务实事功、坚忍不拔的精神和风骨,他骨子里就藏着经商的智慧。在上世纪九十年代,这个24岁的青年就敢举债5万元下海实干,对于很多人而言,那是不可想象的压力和魄力,而李河君就这样做了。

  风雨,彩虹。万里征途始于足下,也成就了独属于他的两大传奇:八年建成全球最大的民用水电项目——金安桥水电站;弯道超车,演绎从零到全球最大最强的薄膜太阳能传奇。

  在历史长河中,能够成就一个传奇,便足以青史留名,更何况成就了两个!回过头看,有时候李河君对自己创造的传奇都难以置信。

  故事的起点

  坐落于金沙江中游河段的金安桥水电站,坝顶长640米,最高处达160米落差,任何立足于坝上之人都会萌生蝼蚁之感。这是“西电东送”战略的骨干电站之一,也是全球最大的由民企投建的水电站。就是这个水电站,成就了李河君的第一大传奇。放眼全球,只有中国、美国、俄罗斯等为数不多的几个国家能够建成如此宏大的水电工程,而汉能一个民营企业却做到了。

  1991年,刚举债5万元下海实干的李河君,不会想到20年后全球最大的民营水电站是在他的手中“一锹土一锹土”地打造起来的。那时候,李河君正在改革开放的洪流中打磨,寻找着适合自己的“正确的事业”。

  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李河君曾被问及对年轻企业家有何建议,他的回答是:“找到正确的事业去坚持!”这不仅仅是给后继者的建议,也是李河君自己在做的事。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国家刚刚打开了民营资本进入水电领域的大门,敏锐的李河君迅速看到了其中的商机:电力行业资本密集、技术密集、且极具垄断性,背后的潜力巨大。

  1994年,完成了原始资本积累的李河君开始涉足水电行业。他由小及大,起初在广东、青海、浙江、广西等多地收购或者新建小水电站,李河君的华睿投资集团(汉能集团的前身)迅速壮大。

  但在一开始时,李河君并不会知道,未来的这十数年,他会付出怎样的努力和艰辛,以及收获怎样的壮丽。

  从选址,到筹备,到规划设计,再到施工验收以及运营,水电站给李河君上了最生动的一课——这里不是城市,没有车水马龙,有的只是跋山涉水和翻山越岭。十年间,李河君踏遍我国名川大河,这是属于他的“两万五千里长征”。

  但也正因经过了这万里风雨,才有了李河君坚定做新能源产业的理想,他认为,这才是属于他李河君的“正确的事业”。

  前路有“虎”

  坚定了“正确的事业”的李河君,从容布局,稳步发展。从1994年到2002年,李河君已经拥有装机容量30000千瓦的木京水电站、1500千瓦的河源东江水电站等中小电站。2003年7月,李河君还斥资12亿元收购了位于黄河上游的青海尼那水电站,这一项目成为迄今中国最大宗的民营企业收购国有能源资产并购案。因为此次收购,李河君还当选为2003年中国十大并购人物。

  然而,一切才刚刚拉开序幕。

  2002年,中央统战部、全国工商联开展“光彩事业”,组织民营企业家赴云南投资考察。通过调研走访,李河君了解到云南有一亿千瓦水电资源处于待开发状态,这让李河君如获至宝。毫不犹疑,李河君迅速展开金沙江水电项目可行性调查,最终拿下了金沙江中游8座百万级千瓦的水电站规划中的6座,规划总装机容量约1400万千瓦,总投资达到惊人的750亿元。

  李河君的雄心壮志,成了当时轰动一时的大新闻。而在项目审批过程中,有关部委却对李河君的能力表示怀疑,原因很简单,他们不相信民营企业能做这么大的项目。

  “所有人都以为这是个笑话。我们上初中、高中的时候教科书写着,举全中国之力盖个葛洲坝。我们的项目比葛洲坝还大。谁会相信民营企业能干这个事?”李河君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几番博弈,最终据理力争的李河君取得了相关部门的信任,保住了六座中的一座——金安桥水电项目。这一项目也打破惯例,大大推动了政府相关制度的创新变革。

  雄关漫路

  时至今日,立足金安桥水电站大坝前,总会让人感叹这断江的雄关是何其雄伟!

  正所谓“雄关漫路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站在大坝前,即便是已经成就人生传奇的李河君,回首过往“雄关漫路”时的艰辛和热血,仍然会豪气在胸。

  而在当年,纵然已经踏过“万里风雨”,但金沙江桀骜不驯的江水仍然给李河君带来了巨大的麻烦。

  发源于唐古拉山脉的通天河,进入横断山区后称为金沙江,金沙江在横断山区的高山深谷蜿蜒流淌,向东南奔腾直下,流经丽江石鼓镇附近突然来了个180度的大拐弯折向东北,切开玉龙、哈巴两座大雪山,撞出了个虎跳峡,至无量河口,再来180度的大拐弯,绕着玉龙雪山转了近一圈,从北向南直冲而下。蜿蜒数百里江水,海拔高差近3000米,水流湍急,势不可挡,是条难以驯服的大江。也正因为江水的汹涌,因此一旦实现截流发电,就能“大浪淘金”。

  即使做好了心理准备,但工程的难度还是远超李河君的想象。

  金安桥地处云贵高原横断山脉,是干热河谷地貌,地质情况复杂。金安桥水电站就建在金沙江的谷底,风吹不到谷底,终年气候炎热,植被茂密,湿度很大,谷底气温可以达到近40度,又热又闷。通往电站工地的道路两边是横断山,风化石结构,风大些或者下雨非常容易发生山体滑坡和坍塌。

  “中国水电”成为工程施工主力,其中,水电四局有限公司承担了电站导流洞、大坝土建和金属制安工程,主要工程量为730万立方米土石方的开挖和440万立方米混凝土的浇筑,水电八局有限公司承担该电站1180万吨人工砂石料加工系统建设。

  工程难题可以由专业队伍解决,但最大的挑战却需要李河君自己面对,金安桥水电站对资金的需求巨大。李河君不需要到现场监工,他的任务是解决最重要的问题:筹钱。

  尽管有银行批准的100亿元授信,但汉能还同期进行着江苏如东风电场等项目,资金压力巨大。改革开放初期,创新往往意味着对传统僵化观念和制度流程的挑战。2008年8月,各大银行接到银监会通知,暂停对金安桥水电站贷款。“我们的资金流一下子就断了!”时任汉能金安桥水电站总经理刘兴荣曾对媒体说,截至2009年年中,总投资147亿元的水电站已累计投资90多亿元。

  李河君在自己的著作《中国领先一把——第三次工业革命在中国》一书中也写到:“为了应对高峰时每天1000万元的投入,汉能把前些年建设的效益好的优质电站一个一个地出售,这些项目都凝聚了汉能人的心血,其中最可惜的是青海尼那水电站——汉能在2003年以12亿元收购,当时已并网发电。在最困难的时候,汉能将多年积攒下来的风险准备金全部投了进去。”

  虽然面临着巨大的资金压力,但怀揣热血,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为支持,李河君和他的团队万众一心,各方筹措资金,终于缓解了工程建设的资金压力。

  而那段异常艰难的时光也给李河君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以至于在后来他有“不欠银行本金和利息”的“基本原则”。

  最后的10%

  在2002年完成对金安桥项目进行实地考察后,李河君已经开始准备相关的项目计划和规划。

  金沙江等河流是许多洄游鱼类的产卵地,梯级水坝建成后,流域的生境类型将发生根本性改变,叠加效应将远大于单一电站的影响,将严重影响长江流域各种鱼类的生存。为此,在项目规划初期,相关的生态考量就已经出现在了项目建设的应对中。

  在项目建设过程中。汉能除了启动金沙江保护鱼类的放流活动,修建永久鱼类增殖放流保育站,还启动诱发地震危险性评价,修建了金安桥水电站库区地震监测台网。

  虽然有诸多困难,但在坚持自己信念的同时,李河君团队制定了切实可行的计划和规划,这也保证了项目的落地。

  回首那段日子,李河君说:“坚持是一个企业家非常重要的品质。如果企业家坚持不了,肯定做不成;能坚持不一定做得成,不能坚持肯定做不成。我最近的观点是‘19法则’。一件事情,你坚持90%的时候,你只有10%的收获,但到你坚持到最后的10%,你就有90%的收获。前面的90%非常困难,你不能坚持得住,就只有10%的收获甚至更低。”

  很多人就死在坚持了90%的黎明前最黑暗时分。但李河君最终坚持到最后的10%。

  对卖“子”求钱说不

  金安桥项目漫长的10年建设期,无数资金和精力就如同巨石一般,投入滔滔江水。在最艰难的时候,公司内部也有不同意见,甚至有一个分管金安桥项目的副总裁就中途跑了,他觉得跟着李河君干没前途。但李河君的决心让更多的高管放心,8年工期,他只去过6次,其他全部交给现场高管管理。

  虽然去的次数少,用的心血却比其他人更多。以至于有人说,对于李河君而言,建金安桥水电站就和生养自己的儿子一样,这是他的理想和事业,根本不能用金钱来衡量。

  建设期间,某国企还曾询问李河君是否愿意将项目出售。“他们当时看我比较困难,说愿意出450亿买我的水电站,”李河君透露,“如果卖了,我们可以净挣300亿。”

  这个诱惑无疑相当巨大。汉能公司内部董事会再次出现不同意见。“当时只有我和公司执行总裁王勇不愿意卖,其它人几乎都支持卖。”最终,有不同意见的高管被李河君对金安桥项目的感情和责任心所感动,用李河君的话来说:“我们拿下了这个项目,就得把他做好,我们已经倾注了那么多的心血,面对困难我们就退缩了?”

  李河君不是面对困难就退缩的人,他已经坚定新能源事业就是属于他的“正确的事业”,并且将金安桥项目当做自己的孩子。

  2007年,一位部级官员对李河君说:“如果汉能把金安桥这个项目的难关挺过去了,未来没有什么事情会过不去。”

  “天塌下来当棉被盖”

  2011年3月27日,金安桥水电站一期240万千瓦机组并网发电。

  这是民企历史上史无前例的工程:大坝碾压混凝土的最高月强度达14.1万立方米,常态混凝土最高月强度达6.9万立方米,混凝土工程叠加月强度高达18.8万立方米。2008年5月底坝体达到1352高程,电站大坝坝顶最大宽26m,坝底最大宽度144.8m,共分21个坝段。坝体混凝土包括常态混凝土和碾压混凝土,坝体碾压混凝土约240万立方米,坝体常态混凝土120万立方米。右岸溢洪道坝后消力区长度约为400m,冲沙底孔坝段下游泄槽长度约为336m,该区域常态混凝土工程量约80万立方米。一次性补偿自行安置个体工商户161户956人,一次性补偿自行安置行政企事业单位13个45人,共搬迁安置农村移民431户2151人,生产安置农村移民736户2942人。工程静态总投资125.01亿元,动态投资146.79亿元。

  建成后的金安桥水电站最大坝高160米,坝顶长64米,设计洪水标准为500年一遇,设计地震烈度为9度。

  3月27日当天,李河君召开一次庆典,为近10年的努力划上了一个句号。

  李河君自诩是个充满冒险精神的人。他说,这是遗传的。出身于广东河源的李河君从小深受其父亲影响。他说:“我妈妈也总说一句话,天塌下来当棉被盖。我当时不理解这句话。我爸爸非常乐观,他乐观和抗压的精神也遗传给了我”。

  “那么难的金安桥都干过来了,所有人都相信,这个人干其他事估计问题不大。”李河君如是说。

  马不停歇

  当雄关矗立,传奇传唱。李河君的紧绷的神经终于可以放松了。

  有一个“现金奶牛”,自然吃喝不愁。貌似到刀兵入库,马放南山的时候。但已经渐渐树立起“用清洁能源改变世界”信念的李河君,却偏偏享受不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

  2009年初,早在金安桥水电站尚未竣工之时,李河君便已经将视线瞄准了欣欣向荣的太阳能。在他看来,太阳能发电终将代替电网,让人类实现真正的能源自由。

  于是这就有了李河君平生第二大传奇的开始。

  在无垠的沙海,万籁俱寂,方圆数里尽眼望去,广袤之上唯见星光闪闪,数万块太阳能光伏板星罗密布,供应着地下数十层的超验实验室的高速运行,小约翰•A•托马斯口中“自由能源”的终极命题在这一刻真正照进现实。

  这是2014年上映的科幻电影《超验骇客》中的情节,这部电影由人气明星约翰尼•德普主演,著名导演克里斯托弗•诺兰参与监制,电影中太阳能光伏板背后出现的“Hanergy/汉能控股集团”的字样,给很多科幻影迷留下了深刻印象。

  是的,面对着整个世界,李河君表示,我来了。还真的是马不停歇!

  握住发展的源动力

  早在金安桥竣工之前,李河君就已经把目光瞄向下一个战场,对,就是薄膜太阳能。

  一直以来,在太阳能光伏领域都存在两条技术路线——薄膜和晶硅。究竟哪种技术路线更有优势?业内一直有两种看法,争论的焦点就是谁更代表未来的发展方向。在2009年,相比晶硅,薄膜并没有多大优势,还具有“资金+技术”两个门槛,从现实利益上考虑行业并不看好。然而,李河君作为行业的后来者,却选择大多数同行都不做的薄膜,那时甚至有评论戏谑,“要么是疯了!要么就是骗人!”

  但在李河君看来,薄膜化、柔性化是世界太阳能发展的整体趋势。“国内选择薄膜路线的光伏企业罕见是因为受限于规模和核心技术。薄膜不像晶硅,不是单纯购买设备即可以生产,而是需要持续的技术研发和资金投入。”

  凭借着第一个奇迹金安桥“印钞机”般稳定持续的资金流,李河君在两年内完成了四次国际并购,先后将德国的Solibro、美国的MiaSolé、Global Solar Energy和Alta Devices公司收入麾下,这些都是享誉国际的薄膜太阳能技术生产商,拥有顶尖的技术和完整的生产线。

  “生存的奥秘在于技术永远领先!”李河君对此深信不疑,经过全球技术整合,如今汉能掌握全球最领先的薄膜太阳能技术。在整合的过程中,汉能也完成了全产业链的布局,“上游做高端设备制造,中游生产太阳电池能板,下游分布式和移动能源应用。”“现在的汉能,薄膜太阳能技术已经在全球处于绝对领先地位”汉能人无不自豪的说。在北京汉能总部有一个展厅格外引人注意,那是一面近50米长的专利墙,上面密密麻麻镶满了木质牌匾,每块中间都嵌有一张A4尺寸大小的专利证书,放眼望去,蔚为壮观。据工作人员介绍,这只是汉能所有专利的一部分,到现在,汉能拥有的技术专利超过1300项。

  “凭着目前我们的技术,未来5—10年汉能在全球是没有对手的。”李河君也对此颇为自豪,“技术是汉能发展永恒的主题。”

  站在世界之巅

  进军薄膜太阳能市场以来,汉能投入了超过100亿美元的资金,这个数字已经超过最初预算的3倍以上!

  很多人将此比作李河君的又一次豪赌,但李河君不以为然,“企业家冒险和赌的区别在于他知道最坏的结果是什么,同时他可以承受。对我而言,如果转型不成,也就相当于五年水电站不发电。”李河君给汉能确定了以清洁能源为基础,引领全球薄膜太阳能,开创人类移动能源时代的战略路线,这让汉能的未来充满想象。

  李河君的劲儿确实也没有白费:过去一年,汉能各技术路线研发和量产效率再创新高,持续保持五项世界纪录,其中美国子公司Alta Devices的砷化镓(GaAs)技术占据三项,分别是量产组件效率24.8%、单结电池最高转换率28.8%和双结电池最高转换率31.6%,值得一提的是,这三项世界纪录均得到了美国能源部旗下美国国家可再生能源实验室(NREL)认证。MiaSolé新一代工艺量产冠军组件效率达到18%,为目前全球溅射法铜铟镓硒(CIGS)柔性组件最高效率。德国子公司Solibro量产冠军组件效率达到16.97%,为共蒸法CIGS组件量产世界纪录。

  “从社会影响上看,李河君让越来越多的寻常百姓知晓了一种被统称为‘薄膜’,具有轻柔特质的可发电组件,能够应用在建筑上、汽车上、帐篷上、手机上,甚至是服装上,为人们提供可移动的清洁能源;从薄膜发电技术层面上来看,李河君和汉能的贡献在于,让中国真正拥有了世界最领先的薄膜太阳能技术。”一位在多年从事光伏行业的人士在李河君获评“2016中国自主品牌十大领军人物”时如是说。

  就这样,李河君让中国真正站在了薄膜太阳能技术领域的世界之巅。

  开启移动能源时代

  除了让中国真正拥有了世界最领先的薄膜太阳能技术,李河君第二大传奇中的另一个巨大亮点则是开启了移动能源时代。

  在2015年3月举行的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李河君作为全国政协委员在大会上发言,提出发展移动能源产业,对于我国转型升级、扩大内需、促进能源结构调整,履行国际减排承诺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希望国家从战略高度重视和把握这一产业变革机遇,给予鼓励和扶持,将其打造成像高铁、水电一样的中国优势产业。他指出,移动能源是以可移动的分布式发电技术为基础,通过和储能、控制、信息通信等技术的有机结合,实现能源的可移动、全天候、高效率供应。移动能源是能源利用方式的一场革命,即用薄膜发电随时随地提供能源,这势必将成为我国一个新的经济增长极。

  李河君的“移动能源”概念彻底颠覆了传统能源的利用方式,然而这已不仅仅是一种概念和设想。汉能的薄膜发电系列产品正在逐步推向市场,将薄膜电池应用于电子产品、可穿戴 设备、全太阳能动力汽车、特种装备等,使人们获取能源的方式变得更便捷、更经济、更环保、更智能。移动能源将引领一个全新的时代,其对社会生活、产业结构乃至经济发展所带来的变革,绝不亚于互联网。

  2015年,汉能携全太阳能动力汽车——Hanergy Solar Power、太阳能无人机等诸多移动能源产品亮相首届“全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周”,并正式推出“移动能源+互联网创新平台”,宣告其“移动能源+”战略开始逐步落地;2016年7月,汉能正式发布了四款全太阳能动力汽车,该汽车可实现“边开边充”,颠覆了传统电动力汽车“续航里程”的概念,让汽车中短途“不插电无限行驶”成为可能;2016年10月,在第二届“全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周”上,汉能全太阳能动力汽车、太阳能无人机、太阳能发电纸和太阳能背包等移动能源产品在诸多创新产品中脱颖而出;2016年底,汉能美洲公司与厄瓜多尔KARA SOLAR公司共同研制制造了全太阳能动力船,为汉能薄膜应用再添一笔;2017年5月,汉能与摩拜签约,薄膜太阳能技术和产品已经开始进入共享单车市场。

  这一件件一桩桩已经实现的市场爆发增长,无不一一验证着李河君当年超人的战略眼光,成为当之无愧的“移动能源教父”。李河君正在世界范围内开启了移动能源新时代。

  创造一个行业

  相较于李河君进军太阳能市场时,薄膜太阳能行业的萧条,今天的薄膜太阳能行业在李河君的推动下已经取得了潮流性天翻地覆的改变。从2016年开始,国内就涌现了一批斥巨资投产薄膜技术的大公司。这其中就有中国第一大煤炭公司神华集团,其与上海电气等公司联手出资25亿元设立了两家光伏公司,来建设CIGS薄膜太阳能电池。

  而在此之前,非能源央企中建材凯盛集团也在2016年宣布,其500兆瓦CIGS薄膜太阳能电池项目成功签约落户江苏江阴,这个项目总投资达到10亿美元。

  随着这些国内大央企的投入,薄膜技术已经重新回到资本市场的视线。甚至曾经被称为中国光伏教父的施正荣也重新回归,并于4月5日在澳大利亚以一家名为Energus的公司代表的身份,出席了该公司推出的薄膜组件产品的发布会。

  很显然,李河君“用薄膜太阳能改变世界”的信念正在积极推动着整个行业的发展。在一定意义上讲,李河君正在创造一个拥有更广泛用途的薄膜太阳能行业。

  未来三五十年

  位于在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北园区内的汉能总部,几栋三四层高的办公楼被大片的绿地环绕,环境优美,所有建筑上都铺了太阳能光伏玻璃板,实现了部分电力自给。

  在李河君看来,人们现在使用的火电、核电、石油等所有传统能源都是对太阳能的间接利用,效率非常低。比如,100W的太阳能传送到地球,通过传统能源间接取得的能量,人类只能利用其中的1%~2%,而且还必须通过燃烧才能取得,效率很低且带来大量污染。而现在,薄膜对太阳能的利用效率已经达到30%,没有污染,用之不竭,取之不尽,薄膜能帮助人类能像绿色植物一样直接利用阳光。

  李河君深信薄膜正在掀起一场不亚于互联网的、终极的人类能源利用的革命。“薄膜太阳能带来的分布式和移动能源将最终把传统供电方式替代,实现真正的能源自由。”他说。

  “商场有道唯存信,处事无奇但真实。”这是李河君的经商之道,其中客家风骨尽显无遗。当公众在过度关注他的首富头衔时,这位心系“中国梦”的企业家已经将社会责任写进司训,把薄膜太阳能事业做得如火如荼。他认为,一个伟大的企业不仅仅是造福社会,更重要的是能改变世界,带来更大的向上向善。

  尾声

  “这将是我的时代?”很多站在中国经济巅峰的人都应该这样想过,就像“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一样。但并不是每一个站在中国经济巅峰的人都是如此,至少,李河君不是。从他《中国领先一把——第三次工业革命在中国》一书中可以看出,已有“移动能源教父”之称的他并没有认为“这将是我的时代”。更多时候,他认为“这将是我们的时代”。“我”和“我们”一字之差,是李河君对自身定位的不同。在李河君看来,他只是一个怀揣梦想不断奋勇前行的中国人,是一名中国新能源事业发展过程中的践行者。

  这就是李河君,这就是一个怀揣梦想不断奋勇前行的中国人创造的、属于他和他祖国的传奇。


请选择您浏览此新闻时的心情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本文共有人参与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