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 各地新闻>正文

吕建中:让丝路文脉“动”起来

时间:2017-06-08 10:07:15    来源:新讯网    浏览次数:    我来说两句() 字号:TT

  为什么购物叫作买东西?原来,在1300年前的大唐都城长安,也就是今天的陕西西安市,有两个重要的贸易集市分别位于长安城的东西两边,称之为“东市”和“西市”,分别是国内贸易集散地和世界贸易中心,人们来到这里就能买到来自全世界的各种商品。后来,人们就习惯了把购物称为“买东西”。

  1300年后,民营企业家吕建中在开发建设大唐西市项目过程中,本着尊重历史、传承文化的社会责任感,出巨资聘请文保专家对西市遗址进行普探和发掘,首次发掘出“西市东北角十字街遗址”,而这也是丝绸之路的东方起点。“房子可以明天盖,道路可以明天修,但是保护遗址刻不容缓。”按照国家规范编制了保护方案并逐级上报至国家文物局,在严格按照国家文物局批准的遗址保护规划基础上,吕建中采取“原地保护、原样保存、原物展示”的原则,建设了具有遗址保护与展示功能的大唐西市博物馆,成为民营企业保护国家文化遗产的首例和典范。这座融汇古今、规模恢宏的博物馆是国内首家民办遗址类博物馆,是国内首家,也是唯一一家获评“国家一级博物馆”的民办博物馆。

  一进博物馆,就感受到浓浓的丝路气息。西市古迹文物,以及出自西域各国的货币和生活场景显示,让游客仿佛梦回大唐,回到大唐西市的原始风貌和丝路各国的文化生活中。离博物馆不远处的丝绸之路风情街,更是让人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以印度、伊朗、泰国等不同国度文化为主题的街区,身边穿行而过的各种肤色、语言的商家与游客,俨然一个规模宏大的国际商贸中心。“虽然西市的盛景已成为历史,但今天的人依然可以感受到当年丝路文明的繁华与特色。”大唐西市集团董事局主席吕建中说,“古迹是不动的,但文化应该可感可知,是流动的。依托大唐西市的历史文化资源,今天的人可以实现商业价值的提升,同时也促进了历史古迹的保护。”能参与到保护中华文化遗产的行列中,为保护中华文化遗产尽自己的一份力量,吕建中感到无比自豪。在他看来,正是在西安“无处不遗址”的厚重历史氛围熏陶下,使他对灿烂的中华传统文化一直怀有深深的敬畏和探索的激情。

  吕建中认为,文化遗址、历史文化资源在保护好的前提下才能利用,这是发展特色文化产业的根本。而好的保护离不开政府主导、科学规划、市场运作和企业支撑,必须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原则,深入挖掘历史文化资源的内涵,形成“以商养文、以文促商”的良性循环发展路子,“有了历史文化资产这个品牌,文化产业的品牌就会更加闪亮”。

  近年来,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不断推进,吕建中做大做强文化企业的热情更加被激发出来。“怎样把丰厚的文化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势,是每一位企业家的责任和义务。”吕建中说。为了分享“一带一路”建设带来的商贸投资机遇,大唐西市集团携手36个丝路沿线国家商协会,于2015年12月发起成立了世界首个以“丝绸之路”命名的国际商协会联盟组织——丝绸之路国际总商会。吕建中成为该组织的首任主席。在他看来,充分发挥各国民间工商力量的作用是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内容。实现“一带一路”愿景既需要国家和政府层面合作,也需要社会和非官方层面的民间响应。目前,丝绸之路国际总商会已拥有71个国家级商协会会员,共享近千万企业会员,先后与60余个国家级工商会和国际组织签署《共同建立丝绸之路工商合作机制与平台协议》,形成了利益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

  丝绸之路国际总商会联合西安市政府等单位日前在大唐西市共同主办了“一带一路”人文交流新模式研讨会,积极探索内陆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济合作和人文交流新模式。“加强各国间的人文交流是民心相通的‘润滑剂’,探索和形成更加多元、灵活的人文交流新模式,有利于深化伙伴关系,推动‘一带一路’建设的纵深化发展。”吕建中期待各国借助北京“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达成的共识,研究出台引导、支持国际商协会组织参与和促进贸易合作便利化的相关政策,让更多的民间机构为“一带一路”建设助力添彩。


请选择您浏览此新闻时的心情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本文共有人参与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