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过做放映员的梦想吗?小时候,买只冰棍然后就坐在坡上看着电影,看完之后,手里的小棍子早就被咬的不像样子,然后就想着啥时候才能再放下一部电影,要是自己当放映员就天天都能看了。想着做一个放映员,就能打开一个与寻常乡村生活迥异的光影世界。就是这样,我对放映机的兴趣也越来越浓厚。
在我上小学那会儿,电视机在我们村儿还比较少有,不过也没过多久,电视开始普及。但最让我印象深刻的还不是电视机,而是放映机。
如果你是80后,对这个机器一定很熟悉。在那个电视机并不普及的年代,在农村能放场电影可是大场合。十里八村的全部搬起自家板凳儿聚集到一起看一场电影。那时候因为喜欢,就等人都散场了,还在那跟着放映员看,看他怎么收拾这机器,我还记得当时这位放映员,瘦瘦高高的,问我电影放完了还不回去吗,当时就只在意那部放映机了,想伸手去摸摸,被一把拉住,说烫!!看到我比较感兴趣就跟我说,知道这灯泡是多少瓦的吗?你看着“烟囱”就是散热用的以后可不敢乱摸,这灯泡可是3000瓦的,烧了这么长时间,烫的很呢。之后这位放映员又给我说了很多很多,但现在就记住他不让我碰的事了。之后还是自己了解到,当时一卷35毫米的电影胶片能播放20分钟,长600米,一部电影少说有个100分钟,放一部电影至少要换五卷胶片,为了不影响观众观看,就用两部放映机交替放映。以前的胶片电影在一卷胶片快结束时,都会在屏幕的右上角给放映员两次换胶片的提醒信号,留给放映员只有十多秒时间,第一个信号出来时要启动另一台放映机,第二个信号出来时启动好的机子要打出光来,同时第一台机子的光准时熄灭。
还是放映员的水平高,当初看的时候都没有察觉这里面有“卡顿”
用的就是这种机器放映的,墙上只需要挂块幕布就可以啦。
这个机器上的轮子缠绕的就是电影胶片。胶片上每一张图像就相当于我们后期所说的“帧”。高速旋转的时候经过光照射投影到幕布上就形成了连续的动画,电影就产生啦。
一轮放完了,放映员就会换上另一轮子继续播放,就相当于你看了A碟,看B碟。
而且这种胶片都是有寿命的,每放一百多场就减少次使用寿命,直到用个三百多场寿命就到头了。
听到哪里会放电影简直稀罕的不得了,天黑了我们就会约上几个伙伴儿去目的地看电影,大晚上的拿着火把或者手电摸夜回家,非常怀念当初啊。
但是没过多久,这种放映机就被取代,村里学校再也没有放过电影,家家逐渐有了电视机,人人在家就可以看场电影。
如今是数码时代,胶片电影已被取代,放映数字化之后,影片一般是放在移动硬盘里的,这和我们平时使用的移动硬盘没什么区别,只要下载到数字放映机里就可以。电影工业发展飞速,前期拍摄后期制作,相比以前胶片电影制作要提高非常高的效率。
我那时候对电影制作也是一知半解,只了解那时候拍摄的胶片需要药水冲印显像,而剪辑是真剪,不是像现在用软件就轻松搞定,制作工艺是非常繁琐的。我们现在所看到的影视作品,色彩丰富并且分辨率超级大,甚至有了3D。胶片电影时代已经过去,但仍然为我们所怀念,现在的影视作品仍然可见老电影效果,这是我们这辈人难忘的记忆啊!对于电影的喜爱,对于放映员,放映机的喜爱,让我一直研究着这些东西,感觉从小到大,一直都有着他们的伴随,现在看一部电影很容易了,去电影院看3D,IMAX,4D,不敢想象之后的VR技术再运用到这里会是怎样,不过当年的感觉,现在是找不回来了。
VEZ这款小投影,算是时代的产物,也是让喜爱投影的朋友们,能体验一把“放映员”的感觉,这种小东西很方便,在家里看看电影,简单又轻松,孩子想看什么了上去搜索就行了,我就是老婆,孩子的放映员,这就是家里的放映机。但更主要的是,这小东西能带来了当初的那一抹回忆。
---产品经理李明的自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