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纸尿库品牌“爸爸的选择”和拼团平台“拼多多”,嘴仗还在继续打。
有人说,这是传统快消品销售模式被“社交电商”平台动了奶酪,坐不住了,所以要死磕对手,维护高额利润。
说这话的人,忽略了一个事实:掐架的双方,并不是一种类型的企业。前者是从事实体制造的科技企业,后者是利用社交平台拼低价的销售平台,比较二者的商业模式,有点关公战秦琼,不在一个维度上。
一个纸尿裤,看似是不能再“传统”的产品,但因为科技含量不同,品质就会有很大差别,这也是以往中外制造业差距拉大的原因。
从原料选择、新材料应用、设计和制作工艺,就有7种国家专利,这是一款国产纸尿裤可以叫板花王、好奇等巨头的底气所在,也是国家提倡振兴实体经济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本意所在。
而拼多多所代表的拼团平台,以远低于市场价和成本的价格卖东西,并以此作为盈利模式,从常识就可以判断,这玩意是否能够持续。
只要上去试一下就可以发现,拼来的东西不是货不对板,就是腐烂变质。花钱不多,上当不少,还惹一肚子气,想维权吧,又觉得不值当,甚至根本找不到维权的门在哪儿,这算哪门子的创新。
连拼多多创始人也承认,所谓社交电商,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理性消费,而是被社交和低价引诱的临时起意的购买行为。想必在网上血拼的人,对这种非理性消费都有切身体会:头脑一热,要了,手指一点,买了,收到东西,坏了……买了一堆没用的东西,当时觉得很过瘾占了便宜,但等东西到手,又会追悔莫及。有些平台就是利用了消费者贪图便宜、懒得维权的心理,创造了这种商业模式。
如果这种所谓的“商业模式创新”受到热捧,又有热钱推波助澜,各路媒体摇旗呐喊,把一床烂棉絮说得花团锦簇,是对真正埋头搞科技创新企业的不公平。如果整个市场和创业环境都是如此,结果就是一边产能过剩、产品积压,一边消费者真正需要的高品质产品难觅,把中国消费者逼向海外代购之路。
要振兴实体经济,还中国消费者以尊严,科技创新这样的“苦活累活”,总得有人干吧。不能仅靠贩卖假冒伪劣和违法侵权的拼团平台,来给那些残次劣质产品“去库存”,更不要指望靠这样虚假繁荣的商业模式创新,来振兴我们的实体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