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资讯频道 > 国内资讯 > 各地商讯>正文

治理大气污染 推动教育发展 加强人才共享

时间:2017-03-15 18:06:45    来源:北京日报    浏览次数:    我来说两句() 字号:TT

  治理大气污染推动教育发展 委员支招京津冀协同发展

  昨天,全国人大北京团代表庞丽娟说,培养孩子从小要对法律有敬畏和敬重。

  本报记者 戴冰摄

  全国人大代表,武警北京总队党委书记、政治委员刘振所少将在北京代表团分组审议中发言。本报记者 戴冰摄

  全国两会期间,北京团小组会后,媒体记者就农产品市场法议案采访高丽朴代表。本报记者 戴冰摄

  今年全国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上,很多政协委员和党派的提案纷纷为京津冀协同可持续发展支招。这些提案涉及京津冀地区大气污染治理、高等教育、创新资源和人才资源共享等。其中,民革,建议,将京津冀地区打造成能源结构调整试验区和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示范区。

  治理污染

  打造京津冀能源示范区

  高污染、高能耗产业大量聚集,燃煤、燃油集中排放,是造成京津冀地区大气污染的直接原因之一。民革,在提交全国政协的大会发言中建议,统筹规划京津冀地区能源结构。对能源的生产、流通、消费和污染排放进行最严格的规范,对环境违法活动实行统一监管。统筹地区电力和热力需求,合理布局能源,建设,充分发挥热电联产优势,提高能源综合利用效率。控制煤炭消费总量,大力推进电能替代,还可消纳周边地区过剩电力产能。

  民革,还建议,提高煤炭质量标准,规范散煤供给,强化各环节监管,斩断低质烟煤的流通渠道。大力推广农村节能,加大对农村住房节能改造。发展农村综合能源服务体系,推进清洁能源替代,加快农村电网升级改造和天然气管道建设,因地制宜发展沼气、风光互补分布式能源。

  高等教育

  组建教育合作协调委员会

  京津冀在高等教育发展方面已经展开了多项合作,但相比起交通、经济、环保、能源等领域,进展较为缓慢,尚未形成强大的合作与辐射效应。

  全国政协常委、北京市政协副主席、民盟北京市委主委葛剑平认为,京津冀都市圈要想真正实现互通有无、超越行政区划限制的高等教育体系,仍存在许多障碍。他建议,由京津冀三地政府组建“京津冀区域教育合作协调委员会”,承担起协调、规划、管理等职能,下设协调管理工作委员会和专家咨询工作委员会,积极整合区域优质资源,就合作相关问题开展工作,形成合力,提升区域高校学术声誉与社会地位。通过建立区域教育资源的共享机制,推动京津冀三地高校互派管理层干部任职或挂职交流,以学科和科研项目带动促协同发展,提升区域高等教育整体质量。

  创新资源

  建立科技资源共享联盟

  全国政协委员、致公党成员、中科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副所长顾行发建议,建立京津冀科技资源共享联盟,加强京津冀科技资源的整合和统筹,提高科技资源使用效率。同时,建立京津冀技术创新平台联盟,发挥各地的人才、产业、信息等优势,提升创新驱动发展能力。

  顾行发还建议,合理调整京津冀高等院校的学科领域和结构,做好科技人才的“定向”培养工作,同时加强京津冀区域人才共享。用待遇、事业、项目和政策等多种方式吸引和留住人才,通过挂职等方式激励一批科技、经济和管理人才交叉任职;鼓励跨地区、跨行业、跨部门的人才共用共享。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登、转载的各种稿件、图片均有可靠的来源,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并不代表新讯网观点,由此产生的财务损失,本站不承担任何经济和法律责任,本站自动屏蔽违反《广告法》词语。

请选择您浏览此资讯时的心情

相关资讯
网友评论
本文共有人参与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