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资讯频道 > 国内资讯 > 各地商讯>正文

奥斯卡获奖电影背后的英式早教

时间:2017-03-03 09:56:24    来源:魅力传播网    浏览次数:    我来说两句() 字号:TT

  “乌龙百出”的89届奥斯卡颁奖礼已经落下帷幕,美国电影又一次强势宣示了霸主地位。尽管如此,仍有一部英国电影杀出重围,拿下了奥斯卡大奖。它就是由《哈利·波特》的作者J·K罗琳的同名小说改编的奇幻电影——《神奇动物在哪里》。这已经不是英国奇幻电影第一次在奥斯卡大放异彩了,《指环王》的粉丝们一定都还记得《国王归来》狂扫第76届奥斯卡10项大奖的场景。

  《哈利·波特》、《指环王》,还有《神奇动物在哪里》,都是享誉世界的奇幻文学作品,这使得英伦大地,已不仅是英国人的乡土,还成了奇幻文学的故乡。不仅如此,据英国BBC出具的一份调查结果显示,在100部英国人最喜欢的文学作品当中,奇幻文学占据了半壁江山。

  为什么波谲诡异的奇幻文学能在英国蓬勃发展呢?究其原因,一方面,与英国的历史、宗教、文化传统等不无关系;另一方面,与英国教育是分不开的,英国教育对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培养在世界教育领域遥遥,。

  早在上世纪50年代,对儿童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培养和发展就受到了英国教育界和学术界的广泛关注。60年代发表的普洛登报告从多个方面探讨了创造力培养的问题,其中包括为学龄前儿童提供幼儿教育以及教师培训等。而这份报告中影响最深远的,莫过于“以儿童为,教学法”以及“将儿童的创造力与儿童游戏联系起来”的结论。

  为了进一步将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计划落实到位,20世纪90年代,英国BBC出品了早教节目《天线宝宝》。《天线宝宝》的创作者安妮·伍德女士曾说:“理解并尊重孩子的思维,是保护孩子创造力的第一步。”在这种理念的指导下,憨厚可亲、小手小脚的天线宝宝们始终都用跟孩子一样的习惯,重复说话、手舞足蹈。无论从形式上还是从内容上,《天线宝宝》都做到了“以儿童为,”。

  《天线宝宝》也因此取得了,的成功,在各个国家、各个领域都影响深远。本届奥斯卡大赢家《爱乐之城》甚至也要向经典《天线宝宝》“致敬”,让众多在《天线宝宝》陪伴下成长起来的观众们惊喜不已。

  除此之外,英国BBC,还在其出品的英国天线宝宝早教中,将“游戏教学法”引入教育之中。英国天线宝宝早教的课程上没有说教,无论是想象力、创造力还是社交能力、体能的培养都主要通过游戏来进行,让孩子自由自在地探索和体会周围所发生的一切,从而激发出孩子自身的潜力。

  这就是英国的教育,也是奇幻文学蓬勃发展的土壤。

  反观中国教育,则稍令人遗憾。应试教育体制下,成绩是学习的主旋律,对创造力的培养,学校则很少能顾及。不过,近些年,随着中国父母的教育意识的觉醒,对创造力的培养也开始受到重视,这是值得中国孩子庆幸的事,也是值得《天线宝宝》及英国天线宝宝早教的教育专家们欣慰的事。

  孩子的想象力非常宝贵,它甚至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登、转载的各种稿件、图片均有可靠的来源,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并不代表新讯网观点,由此产生的财务损失,本站不承担任何经济和法律责任,本站自动屏蔽违反《广告法》词语。

请选择您浏览此资讯时的心情

相关资讯
网友评论
本文共有人参与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