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资讯频道 > 国内资讯 > 各地商讯>正文

《无分别的爱》解读“孩子躺平”背后的求救信号

时间:2025-11-12 11:42:49    来源:企业供稿    浏览次数:    我来说两句() 字号:TT

  在快节奏的现代教育洪流中,一个悄然蔓延的现象正叩击着无数家庭的房门——“躺平”。当孩子关上书房的门,也同时关上了对学习的热情,那份突如其来的停滞,让爱化作了焦虑,让沟通变成了对峙。

  11月16日13:10,《无分别的爱》第八期节目——《当学习停摆时,孩子躺平背后的心理密码》将在中国教育电视台一套温情呈现。本期镜头聚焦于一对深陷“学习停摆”困境的母子——果果和他的妈妈。

  “少一点唠叨”是孩子的渴望,“降低期望”却是妈妈的解法。在妈妈看来,躺平或许是一种借口;但在孩子心里,这又是什么信号?沟通的断桥,如何重建?期待的落差,如何弥合?

  嘉宾瑶淼将结合自身观察指出:“没有目标是躺平的主要原因。” 她将分享如何为孩子找到内驱力的钥匙,并发问:“我们的期待,有时是否已成了一种小小的暴力?”

  专家林巨用“无分别的爱”的理念,呼吁家长用无分别的态度对待孩子的所有行为、思想和情绪。 他犀利指出:当孩子的所有行动源于“恐惧驱动”而非“热爱驱动”,当恐惧驱动耗尽孩子,一丝力气,家长又该为孩子做些什么?

  张杨老师则将直击问题核心:“真正的躺平,或许是从恐惧驱动走向热爱驱动的必经转型期 ”当家长带着条件说“给你一个期限,允许你躺一会儿”,孩子接收到的,是否依然是“你不喜欢真正的我”?她指出,只有当“不改变也可以被允许”时,真正的改变才会发生。

  本期节目,我们将与专家老师一同,穿越“躺平”的表象,探寻孩子内心世界的真实图景:

  当孩子说“不想学习”时,他真正想表达的是什么?

  在“允许躺平”与“放任不管”之间,那条智慧的界限在哪里?

  如何将成长的主导权,从“妈妈的目标”真正交还给“孩子的热爱”?

  从“成绩焦虑”到“生命理解”,从“催促成长”到“静待花开”。《无分别的爱》始终相信,,的教育是培养完整而自驱的人。 当我们开始读懂“躺平”这份沉默的密码,或许就是爱与理解重新流动的开始。

  11月16日下午13:10,敬请锁定中国教育电视台一套《无分别的爱》。让我们共同学习,用智慧与包容读懂孩子“躺平”背后的心灵密码,在孩子暂时停驻的脚步里,看见生命重新出发的力量!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登、转载的各种稿件、图片均有可靠的来源,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并不代表新讯网观点,由此产生的财务损失,本站不承担任何经济和法律责任! 本站自动屏蔽违反《广告法》词语,选择需谨慎,谨防诈骗行为!

请选择您浏览此资讯时的心情

相关资讯
网友评论
本文共有人参与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主办单位:北京时代互通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单位:西部数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