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茨山下、溱水河畔,河南省县域经济的“排头兵”新郑市,以“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市排名全省第一”的成绩,领跑县域经济赛道。
无独有偶,为这座城市提供硬核电力支撑的国网新郑市供电公司,也在2025年郑州城市配电网自愈示范区建设中拔得头筹。
经济发展,电力先行。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离不开硬核电网的强力托举,一张坚强智能电网正悄然织就的背后,是国网新郑市供电公司以“敢为人先”的勇气,将改革作为安全发展的驱动力,持续筑牢“硬屏障”、守住电网安全底板,书写县域电网高质量发展与高效能治理的生动实践。

机制创新篇
筑牢电网运行的“铜墙铁壁”
“你看这里的线路规范标准,工艺精美,咱们得好好学习。”假期出行,国网新郑市供电公司孟庄配电运维班设备主任刘宝卫,习惯性地观察沿途线路,还不自觉地与自己管辖的三条配电线路做对比。
“走到哪儿看到哪儿,出门旅游也不忘看线路。”刘宝卫的爱人百思不得其解。从业30多年的老刘,最近电费催收也不管了,一门心思琢磨线路安全运维。
刘宝卫紧绷的“安全弦”,正是新郑电网深化安全治理体系、以机制创新筑牢电网运行“铜墙铁壁”的缩影。
从昔日“一人多岗、忙而无序”,到如今“专业分工、精准高效”,他见证了基层供电所的关键之变。“以前所里就几个人,抢修、运维、营销‘一肩挑’,像‘救火队员’似的东奔西跑,故障还是接连不断;现在扩到20多人,划分了中压运维、检修、营销、低压等专业班组,实施定岗定责,通过精益运维把多数安全隐患消除在萌芽。大家专注专业,像个‘安全管家’,故障少了,心里也踏实多了。”刘宝卫感慨道。

“一个人专注于干好专业的事儿,能干得更好、干得更精。”该公司副总经理赵高峰认为,推进改革既是以“精耕细作”的专业态度夯实基础、提升供电服务质效,更是靠专业化筑牢电网安全运行的坚实防线。
孟庄供电所作为,试点,下好安全生产“先手棋”具有标杆意义。“之前,基层站所专业力量薄弱,离专业班组建设要求有差距。”孟庄中压运维班班长王仁鹏记得,公司反复强调“把每个故障都当成自己家的事,把每处安全都抓在自己手里”。
试点3个月,刘宝卫管辖的线路平均停电时间显著降低;孟庄供电所辖区10千伏线路故障停运率下降明显,安全纪录不断刷新,为好想你红枣等特色产业发展筑牢电力“护城河”。同时,该所还着力改善规程执行、“两票”管理问题,积极实行“双签发”“双许可”“双交底”工作机制,以“专业分工、协同高效”为公司重塑治理体系破题,也为县域电网筑牢了基层安全防线。
专业化改革不止于孟庄。全面推开后,辛店中压运维班班长宋惠阳感慨,以往运维多是“走马观花”,只能发现表面问题;如今人员配齐、设备专业,依托公司创新构建的“无人机+红外线”智能巡检体系,运维质效大幅提升,电网安全能级持续增强。
数智转型篇
建强本质安全的“电网尖兵”
作为郑州南部重要增长极,新郑市2024年地区生产总值达953.6亿元,距离“千亿县”目标一步之遥。为构建与之匹配的一流电网,国网新郑市供电公司积极推进国际先进型城市配电网示范建设,以数字化、智能化技术推动电网“数智转型”。今年10月,新郑市率先完成10千伏线路自动化改造任务,成为郑州,完成2025年自愈示范区建设的县(市)。
“自愈”功能让电网故障处置实现“秒级”研判隔离、“分钟级”转供送电,广大市民对停电“零感知”。这一成果,既源于管理创新的“乘积效应”,更得益于“请进来+走出去”的特色培训体系。

“派骨干到市里专业部门跟班,就是要当3个月学徒!”在公司党委的决策下,配网调控、主网和配网保护、中压运维、供电服务、带电作业、业扩报装等9个专业小组,先后赴郑州标杆单位“取经”,靶向补齐短板。
该公司秉持“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将培训作为提升安全生产能力的核心抓手:定期组织项目部门负责人、项目经理集中培训,一方面派专业小组赴郑州先进单位跟岗学习,另一方面邀请安全管理、纪律监督、行业工匠等领域专家授课,全力铸就“业务精湛、作风顽强、能打善战”的配电铁军。
“像打仗一样训练,像训练一样打仗。”一场场围绕“铸魂、强技、赋能、聚力”的配网专业技能提升行动,拉开新郑电网转型升级大幕。首批赴郑州学习的员工,目睹配网自动化自愈系统“45秒完成故障隔离复电”后深受震撼:“人家能做到,我们也要做到”“都是郑州一份子,供电服务不能差一截”,返程途中,这样的信念悄然凝聚。

配网中心专责李源辉直言“学后就能用”:“跟班学习两周,相当于学了郑州10多个县市区的经验。”营销部业扩联合服务中心的陈明明亲历了业务受理、现场勘查、供电答复、竣工验收、装表接电等全过程,刷新了对“规范化、专业化”的认知。培训中,有人为弄清“一证办电”流程,跟着师傅跑遍4个营业厅错过午饭;有人在基地蹲拍上千张照片,深夜画图记笔记,培训实效在点滴中彰显。
对标学习的同时,公司向内部积弊“亮剑”。针对“调度图实不符”问题,启动“一张图纸革命”:组建内外联合攻坚组,对新郑市244条线路采集、核对、录入、美化等全面“体检”。在此基础上,公司新增86台智能型柱上断路器、32座配电自动化环网柜,让线路有了“智能神经末梢”,调度员鼠标一点便知实时状态,获上级公司专家“后发先至”的好评。
“小变革”撬动“大效能”,全员创新蔚然成风。
创新工作室里,“新型驱鸟器”“安全工具收纳小推车”等员工自制工具随处可见;曾说“年纪大了学不会”的员工,也成了无人机巡检技术能手。
人才成长结出累累硕果。2025年1月,谢豪龙荣获省公司站用交直流电源运维—县公司级技能竞赛个人一等奖;8月,赵岚清助力郑州公司代表队斩获省公司配电自动化专业技能竞赛团体第一,个人获主站侧三等奖;9月,朱震锋在省公司电力监控系统网络安全技能竞赛中展现过硬实力。
“看到年轻人在赛场拼杀、岗位攻坚,就看到了公司的明天。”公司党委书记郭锐的感慨,正是人才队伍蓬勃发展的生动写照。
面向未来,新郑将加快电网数字化转型步伐:建立无人机机巢,新增3座智能巡检变电站,推动8条输电线路实现无人机自主巡检;扩展自愈示范区至22.67平方公里,完成95条线路无人机自主巡检航迹规划。国网新郑市供电公司将持续提升为民服务能力,满足群众从“用上电”到“用好电”、从“少停电”到“不停电”的更高需求。
改革攻坚篇
打通安全发展的“任督二脉”
驱车沿泰山路进入新郑市龙湖街道,现代化小区、商业综合体与高校错落分布。这个常住人口近80万、日均车流超10万辆次的“河南第一镇”,是新郑“融入郑州”的“桥头堡”,却长期面临供电短板困扰——中心城区无一座变电站,5座110千伏变电站均在外围,形成“供电距离长、互供互倒能力不足”的格局。
“前几年房地产发展迅猛,变电站难以在龙湖中心核心区落地。”该公司副总经理郭立坦言。2025年夏,新郑110千伏主变重过载8台,龙湖占5台,10千伏满过载线路31条,龙湖占14条。
龙湖供电中心副主任白炜炜难忘迎峰度夏的“煎熬”:工单像雪片,故障接连不断。一次凌晨3时许,10千伏双湖路北线跳闸,小区居民空调降温受影响,抢修现场因环境复杂、排查困难,耗时数小时才恢复供电。
面对难题,国网新郑市供电公司以“安而不忘危”的清醒,迅速成立“龙湖电网安全攻坚专项工作组”,抽调多部门骨干组成专班,聚焦“变电站落地难”“线路负载率高”“网架薄弱”等环节,以“一盘棋”思维合力破题。

在新郑市委、市政府的统筹推动下,政企联动跑出电网建设“加速度”。国网新郑市供电公司与龙湖镇政府密切沟通,协同会商,历时大半年攻坚,110千伏学院变、大学变完成站址选定,机电变、工程变站址也达成初步意向;新港变、枣园变将于2026年建成投运,将构建起110千伏双回链式网架结构,配电网互联互供能力和可靠性持续提升。
此次攻坚啃下龙湖区域电网建设“硬骨头”,不仅终结了龙湖“有城无核”的电力困局,筑牢城市用电安全防线,更为郑州航空港站、航空港区北部片区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文化赋能篇
激活安全发展的“内生动力”
没有安全,就没有发展,更没有未来。
曾几何时,国网新郑市供电公司面临主业人员短缺、专业能力不足的困境,原集体企业经营困难,导致数百名员工薪资发放不畅,主产协同陷入僵局。为破解难题、压实责任,该公司统筹发展和安全,将安全发展贯穿电网建设全过程,打出严抓严管“组合拳”。
“坚决杜绝安全上的形式主义,重拳抓落实、查违章、严考核,持续提高本质安全水平。”国网新郑市供电公司副总经理田立明介绍,公司将安全生产与作风建设同部署、同检查、同考核,确保责任落实到基层末梢、岗位人头,坚决杜绝监管空白,“下实功”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

严管之效,处处见于细微之处。
“如今配网抢修的关键操作实现了‘有图有真相’管控。”新村中压运维班班长马聪介绍,员工从被动应对到主动防范,在关键操作中自觉录制视频,不仅懂“怎么干”,更懂“为什么这么干”,安全意识已深植工作习惯。
全员参与让安全管理“活”起来。公司营造“人人都是安全员,处处都是监督岗”的氛围,“吹哨人”机制得到员工广泛认可。“公司鼓励我们敏锐发现短板漏洞,更激励大家提出解决方案。”青年员工唐晓燕在“假如你是公司总经理”座谈会上,一口气提出“设立违章吹哨奖、建立移动端知识胶囊库”等5条建议,多项建议被公司采纳落地。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凭借数十年配网实战经验,国网新郑市供电公司总经理冯志敏深谙风险防范之道,只有人人负责,人人行动起来,营造安全氛围,才能做好本质安全;只有严防设备“带病入网”“带病运行”,将风险预防融入日常,早发现、早干预,才是科学治理生产风险的关键。他强调,做好大电网运行管理、强化设备精益运维,既是守牢安全底线的举措,也是节约成本的良方。公司计划 2025年完成60项配网综合消缺,确保属地化线路全年“零跳闸”,在提升本质安全上展现新担当。
“与其故障发生后抢修,不如把功夫下在平时——多巡视、早发现,把问题消除在萌芽。”白炜炜结合运维经验感慨。郑州祥和集团有限公司新郑分公司总经理王智晓算过一笔“明白账”:从开挖到恢复,单次抢修的机械设备与人工成本,往往是日常运维投入的几倍。“守牢民生用电底线,关键在平时。”他表示,只有守住日常线路运维“预警线”,才能筑牢安全“底线”。

在安全文化的浸润下,职工“不想违章”的内生动力不断增强,主动为事故防范出谋划策成为新风尚。城区供电中心低压运维抢修班的郑军与所长反复实验,找到配电箱除尘的有效办法。“我从事过高低压线路工作,来到新岗位后,看到配电箱、JP柜存在积尘问题,与同事一起用高压吹风机除尘器解决了难题。”他将除尘照片和说明发到工作群后,冯志敏第一时间点赞,并号召全公司推广这一经验,让基层智慧转化为集体财富。
安全筑基篇
锻造电网发展的坚实底板
安全机制的固化,正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发展成效——
电网更健康。 今年以来,该公司线路跳闸同比大幅下降,工单量下降78%,秋季检修提前3天完成;故障抢修平均时间降低70%,用户满意度从60%跃升至98%,供电可靠性与服务口碑双提升。
队伍更专业。 今年秋天雨季长,线路“凝露”问题频发,梨河检修班依托专业设备第一时间除潮,扭转以往“缺专业队伍,需被动等待”的局面。“如今不仅要抢修复电,更要统筹转移负荷、缩小停电范围,只为让用户少等一分钟。”梨河检修班班长张强的话,道出了基层员工的能力之变。
凝聚力更强。 公司树立“会干、实干、干成”的用人导向,打破论资排辈的窠臼,通过岗位双选竞聘选拔供电所副所长,实现员工与岗位“双向奔赴”;推出“赛马机制”和“揭榜挂帅”制度,广纳创新尖兵;设立“红黑榜”倒逼工作效能提升。“能者上、优者胜”的选人用人格局,让一批青年员工脱颖而出。8名35岁以下青年通过“理论考试+实操考核+民主测评”多重考验走上班长岗位,“95后”谢豪龙提出的“电缆接头故障快速查找处置方案”将作业时间缩短3小时,赢得广泛认可。

服务更优质。 主网、配网、营销、低压、党建等专业搭建起“24小时不打烊”线上指挥部,公司领导班子全员入群,突发故障时全员实时联动会商,筑牢高效协作的“神经,”。近期,10千伏双矿线跳闸,供电服务指挥中心第一时间响应、发布消息,龙湖运维班迅速抵达现场、锁定故障区域,线路负责人发送位置定位,台区经理现场服务,调控中心联合研判、快速复电——这样的跨部门协同已成服务新常态。
“居民有用电需求,首先想到我们。”龙湖供电中心副主任许晓威认为,“与用户交朋友,就要跟用户常见面,摸清他们的急难愁盼问题。”观音寺供电所创新服务模式,变“被动响应”为“主动服务”,针对农村用电安全短板,组织客户经理化身“安全管家”,开展漏电保护开关公益宣传,通过入户讲解与安全培训,推动设备安装率从10%提升至40%,村民安全用电意识增强,漏电引发的连带停电风险有效降低。工作人员还主动上门,为河南金升电碳有限公司定制“减容”方案,助力企业月均节省基本电费7875元,获得企业好评。

作风更务实。 一系列改革“组合拳”点燃了干事热情。“工资是干出来的,以前吃大锅饭,现在权责明晰,大家都主动往前冲。”园区(和庄)营销副所长白云天的话,道出了员工们的共同心声。薛店中压检修班班长吴胜强说:“全员拧成一股绳,有困难领导带着大家一起想办法,再也不是单打独斗。”
“以前是让干啥干啥,现在是客户经理,从发现问题到主动想办法解决,成了理所当然。”“营造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的政治生态和良好环境,公司更稳定了,领导身先士卒,队伍凝聚力更强,创新氛围也越来越浓。”员工们的感受,道出公司的深层变革。
国网新郑市供电公司坚持“改革赋能、安全固本、专业强基”三位一体推进,以刀刃向内的勇气破除体制机制障碍,以精益求精的态度提升本质安全水平,不仅守住了电网安全底板,更实现了体制盘活、队伍焕新、作风优良、廉政风险化解,为新郑“千亿县”目标筑牢电力根基。(作者 :赵富强 高保民 刘桂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