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资讯频道 > 国内资讯 > 各地商讯>正文

16万吨蒜香启新程,贵州华夏生态交易中心破解农产品流通困局

时间:2025-09-15 10:43:36    来源:企业供稿    浏览次数:    我来说两句() 字号:TT

  近日,贵州华夏生态交易中心迎来历史性时刻:大蒜单批合同交收量突破16万吨,刷新行业纪录。这场覆盖山东金乡、河南杞县、江苏邳州等全国主产区的交收行动,联动80余家仓库、服务超200家市场主体,以标准化流程完成从质量检测到资金划转的全链条服务,成为农业现代化转型的生动实践。

  枢纽平台,打通生态产品市场化,一公里

  作为贵州省,专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商品现货交易场所,贵州华夏生态交易中心自2022年成立以来,构建起覆盖生态产品流通全周期的服务体系。平台通过制定大蒜分级标准,将直径5cm以上的优质蒜头与出口市场精准对接,使金乡大蒜出口溢价率提升25%;直径5cm以下的蒜头则通过深加工转化为蒜片、蒜粉等高附加值产品,年加工量突破50万吨。此次16万吨交收中,平台与80余家冷链仓储企业协作,在主产区设立交收专区,确保干蒜从入库到出库的全程温控,将传统流通损耗率从30%降至5%以内。这种“资源-资产”的转化逻辑,在交易中心的实践中具象化为产业变革。平台依托数字化仓储管理系统,对全国8个主产区的200万吨大蒜库存实施动态监控,通过华夏国际App实时发布现货指导价,帮助种植户提前三个月锁定收益。

  模式创新,订单交易激活产业一池春水

  贵州华夏生态交易中心首创的“订单存续期内流转”与“灵活交收选择”机制,在此次交收中展现强大生命力。参与主体可根据生产周期选择提前交收、协商交收或到期履约,福建某贸易商通过提前交收模式,在8月上旬便完成400吨大蒜采购,及时供应海外订单,规避价格波动风险。

  绿色转型,书写农业可持续发展新答卷

  此次交收的深层价值,在于推动农业向绿色低碳转型。平台要求所有交收大蒜必须通过28项农残检测,倒逼产区采用水肥一体化技术,使金乡60%种植户实现每亩节水30%、节肥20%。更深远的是,交易中心正在构建生态产品价值核算体系,将土壤改良、碳汇积累等交易凭证,为未来参与碳交易市场奠定基础。

  站在16万吨的新起点,贵州华夏生态交易中心已规划更宏大的蓝图,并探索跨境交易之路。这场由大蒜引发的产业变革,正重塑中国农业的生态版图,当每一粒大蒜都成为绿色转型的使者,当每一笔交易都助力乡村振兴,交易中心用市场化手段证明:生态与经济可以同频共振。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登、转载的各种稿件、图片均有可靠的来源,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并不代表新讯网观点,由此产生的财务损失,本站不承担任何经济和法律责任! 本站自动屏蔽违反《广告法》词语,选择需谨慎,谨防诈骗行为!

请选择您浏览此资讯时的心情

相关资讯
网友评论
本文共有人参与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主办单位:北京时代互通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单位:西部数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