诞生于消费升级的时代,小菜园却以“高性价比”面世。当一系列消费升级的品牌被“迎头痛击”后,小菜园却迎来了属于自己的“红利时代”。短短12年的时间,开出近700家直营门店,在今年上半年小菜园的营收净利也大增。
在餐饮竞争严重内卷之际,小菜园是怎么做到逆势增长的?12年前小菜园又是怎么“押中”如今的高性价比趋势的?凡此种种,外界对小菜园充满了“好奇”。
其实继续往上追根溯源,小菜园做的平价菜并不是出于某种经营定位的需要,更像是一种“实在经营”的哲学,提供“好吃不贵”的美食就是小菜园的本能。不搞花哨的噱头,不省该下的功夫,小菜园始终相信,打动人心的味道,从来都藏在实在里——对食材新鲜的实在,对做法本真的实在,对顾客信任的实在。
一.用足“笨功夫”,小菜园的“实在”经营哲学
在许多餐饮企业追求“巧劲”、热衷噱头的当下,小菜园却坚持用一种最朴实的方式做经营——他们把开饭店比作“种庄稼”,坚信只有肯下“笨功夫”、实实在在,才能走得长远。
小菜园为顾客所做的一切,都围绕一个核心:解决顾客的困惑,让顾客省心、省时、省钱。小菜园从诞生起就坚持几个重要理念,第一开饭店最重要的是好吃不贵;第二上菜要快;第三要让顾客吃得放心。
小菜园于2013年创立、主打新徽菜菜式,定位为大众便民中式餐饮,客单价在50-70元。小菜园早期在安徽铜陵开店时,就被顾客评价为“量大实惠”,最近几年面临大环境的“消费降级”,小菜园又继续主动降了客单价,在小菜园看来,客单价下滑没关系,仍要给顾客提供高性价比。
早期,为解决顾客等餐时长这一痛点,小菜园决心全面提升出餐效率,并将“上菜快”真正落到实处。例如,每家门店专门设置六口大锅持续烹制招牌菜,消费者只要点选几道招牌菜,再搭配一份炒菜与一份汤,所有菜品可在25分钟内上齐——既保留了中式炒菜的锅气,也确保了极速体验。
而为让顾客真正安心、省心,小菜园在背后付出的远不止表面所见。
“母亲的味道”是小菜园的口号,但不只是一句口号,它意味着每一餐、每一菜,都如母亲那般,愿把,的留给孩子——健康、美味、真材实料,不含杂质。小菜园坚持门店现制,正是为了还原这份朴素而温暖的情感,让每道菜都成为传递关怀的纽带。
确保顾客“安心”的背后,是对严选食材的持续投入;煮饭精选五常大米,煲汤只用天然好水,炒菜坚决采用非转基因食用油。采购团队常年深入原产地五常市,全程监控大米,采购合作农户,的皖南特色地锅鸡,自建铜陵200亩有机蔬菜基地。他们默默扎根源头,“先做好,再说其他”,鲜少宣传,却真正把品质握在手中。
确保顾客“省心”,则是来自于毫不含糊的承诺:超时菜免费赠送、不满意无条件退菜、食材问题十倍赔偿——三大承诺简单、直接,让顾客吃得毫无负担。
运输与配送是保障食品新鲜的关键环节。小菜园逐步实现了从早期门店自主采购,到分仓集中采购,再到如今建立起全覆盖的全冷链仓储物流体系。通过自采自配的模式,小菜园实现了,的统一采购与配送,全面强化了食材的新鲜与安全性。
目前,小菜园在全国共设立15个分仓,均位于核心城市,每个分仓每日可服务40至60家门店,实现每日精准鲜配,持续为门店运营提供可靠支持,为消费者保驾护航。
此外,位于马鞍山的新加工厂即将于年底投产,总投资4.5亿元。该工厂将进一步提升净菜加工与标准化生产能力,为食品安全和供应链效率提供坚实支撑。
也正是这种不取巧、肯吃苦的“笨功夫”,正是这些实实在在的投入,小菜园在餐饮行业普遍承压的背景下,走出一条逆势增长之路。就像同样坚持高性价比的萨莉亚,小菜园用实实在在的产品和经营,证明“笨”是一种底气,也是一种远见。
二.让员工幸福的“家文化”,成就团队的凝聚力
“所做一切都是为了解决顾客的困惑,让顾客省心、省时、省钱;所做一切都是为了员工,为了他们的成长,实现人生的梦想;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政府多纳税,多解决就业岗位。”这就是小菜园的价值观。
小菜园始终秉持“员工至上”的家文化,致力于为员工创造实现梦想的平台。其创业初衷之一,正是源于创始人汪书高对餐饮从业者艰难处境的深刻体会。早年在上海做厨师时,汪书高亲历行业艰辛:工作不稳定,餐食简陋,一度连吃数月土豆。那时他便立志,有朝一日一定要让厨师和服务员过上更有尊严的生活。
“让更多员工实现梦想”是小菜园的愿景,这也不是空谈。以人为本、员工至上的理念在小菜园强烈的家文化环境下得以很好地发扬与传递。
把员工当家人,不仅引导员工自律自强,走正道做正事,并且照顾员工健康和家庭,让员工在物质上获得丰厚回报的同时,在精神层面也感受到了平等、尊重与被关爱。普通劳动者可以通过自身努力,完成自我成长与突破,收获成功的事业美满的家庭,实现人生价值。
正是这种以人为本的理念,使得员工真正把小菜园视为自己的家,把小菜园当成自己的生意。
2013年小菜园成立后一直顺风顺水,高歌猛进,2018年开出第100家店,2019年一年就新开了100家店。直到2020年春节遇到疫情“傻眼了”——小菜园账上的钱已经发不起工资了。
生意这么好,那公司挣得钱去哪里了?原来,2019年正是小菜园迅速开店的时期,公司的钱都用在开店上。而小菜园对合作方也一直很实在,一直坚持及时结账,春节前,已经把供应商和装修队的钱都结清楚了,账上确实没多少钱了。
员工的生活需要保障,工资是一定要发的,可是钱从哪里来,这么短的时间,该从哪里弄到钱?怎么办?
就在公司最危急的关头,小菜园展现出了,的凝聚力。股东们纷纷拿出家庭积蓄借给公司,迅速凑齐了四千多万元,员工们也愿意先拿一半薪资,保持公司的正常运转。就这样,在全体员工的助力下,小菜园挺过了难关。而后公司恢复运转后,小菜园很快就把欠股东和员工的钱一一还上了。
正是这样的信任与凝聚,让小菜园不仅成为员工事业成长的平台,更成为他们人生旅程中坚实的依靠。在小菜园的员工看来,做好工作,就能更好地处理和家庭的关系,工作生活都能更加幸福。
这几年很多餐饮老板都感受到经营不易,其实是因为餐饮高速增长的时代过去了,餐饮老板必须要接受现状,给顾客提供实惠平价的品质食品。而以萨莉亚、小菜园以及百胜中国为代表的餐饮企业,都是因为提供了极高性价比的产品,并且给员工提供了稳定且有上升空间的工作,因此顾客追捧,员工踏实工作,业绩也得以持续增长。
所有餐饮人面临的大环境是一样的,2023年以后,整个商场门店的客流都在下降,以前是饭点11点、5点集中排队,现在做的是全时段做生意。当面对这样的大环境,餐饮人要想办法向内要利润。而要内要利润不等于压榨员工,它可以来自门店模型的优化,效率的提升,供应链的规模成本降低……
以小菜园为例,财报显示,小菜园上半年营收同比增长 6.5% 至 27.1 亿元,净利润同比增长 35% 至 3.82 亿元。据了解,上半年小菜园利润的大涨的主要来源是门店模型的优化,小菜园把300平左右的店优化到了220平左右,这是当前小菜园探索出的最佳门店盈利模型。
在追逐流量的时代,小菜园选择深耕供应链;在热衷营销的行业,小菜园坚持下足“笨功夫”;在裁员优化的风潮下,小菜园坚持带领员工实现梦想。这一切印证了一个最朴素的商业真理:所有捷径都是弯路,而真正的“笨功夫”,恰恰是最聪明的战略。
种庄稼需要春耕秋收,做餐饮亦需厚积薄发,小菜园此前种的笨功夫的“因”如今已长出智慧的“果”,这是小菜园“实在经营”的哲学,也是市场对“实在餐饮企业”的犒赏。餐饮下半场,从“实在”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