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6日至17日,由上海市工业合作协会与方升研究联合主办的“2025第十一届方升产业园区大会”在上海中星铂尔曼大酒店隆重举行。大会以“锚定产业·聚势招商”为核心主题,吸引来自全国500余位产业园区从业者、专家学者及企业代表参会,通过主题演讲、案例分享、生态伙伴签约等形式,共探行业变革下的招商新思路与高质量发展路径。
会议首日,宇树科技机器人以科技感十足的编队表演拉开序幕,通过精准的队形变换与灵动舞姿,生动诠释了人工智能技术在产业园区场景中的应用潜力,为全场注入创新活力。

上海市委组织部老领导、原上海市工业合作协会会长陈启豪在开幕致辞中指出,《公平竞争审查条例》的实施标志着行业回归公平竞争新常态,但产业园区仍面临招商难、空置率高、同质化竞争等挑战。他呼吁行业同仁必须突破传统的思维束缚,打破既有模式的局限,共同探索高质量发展新路径。
方升创始人、董事长余洪波在方升年度演讲中的观点与陈启豪先生不谋而合,补充说明到当下产业园区要从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就要打造一支专业的招商铁军,构建一套规范化的招商流程体系,实现从“被动等商”到“主动招商”的转变,招商体系与策略对于当下园区至关重要。

20余位产业园区的实战操盘者,剖析园区高质量发展之道
本届大会汇聚20余位行业,,围绕全球产业链重构、招商体系创新、数字化赋能等议题展开深度分享,从战略实践、落地操盘、标杆分析三大维度为参会者带来了一场知识的盛宴:
战略实践:全球视野下区域标杆的创新探索
上海市委党校经济学教研部教授陈勇鸣剖析了全球经济“三低三高”(低增长、低就业、低投资;高杠杆、高资产价格、高通胀)背景,指出中国产业升级需通过技术突破与模式创新冲破“卡脖子”问题,构建新质生产力竞争壁垒。
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原副主任张学宁复盘了杭州“人工智能六小龙”崛起路径,说到杭州政府始终定位为“阳光雨露式服务”的服务者,而不是事无巨细的大家长。杭州“六小龙”的崛起也绝不是偶然,而是创新招商策略、精心构建的优质营商环境多重因素共同作用下的效果。
东湖高新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经理史文明以东湖高新集团为例,阐释园区从“空间供给”向“生态赋能”转型路径——聚焦智能制造与生命科技赛道,构建“研发-孵化-加速-产业化”全周期创新生态。并表示产业园区已经从过去依赖土地供给、税收优惠,逐步转型为以“智慧化、绿色化、全周期服务”等为引领的新发展阶段。
中电光谷联合控股有限公司总裁黄立平围绕当前时代浪潮下,产业园区行业的局势大变革和模式重构等重要命题,从行业三大变局、产业组织模式的三种重构和获取后发优势的三个契机为我们展开深度剖析,提出产业园区需把握数据要素与新质生产力机遇,通过“异构集群”模式提升组织效率,推动产业组织模式向数字化、生态化升级。
北京中经信企业管理咨询集团有限公司创始人、董事长赵飞翔解析新质生产力驱动下的科创园区底层逻辑,提出园区需以“科技策划+产业生态+全周期服务”为核心,打造差异化竞争力,推动区域经济向创新驱动转型。

落地操盘:招商运营的实战策略
FTA创始合伙人、中国区执行董事施道红围绕 “场景招商” 这一创新理念,深入阐释其如何重塑招商逻辑体系,促进园区转变为产业生态的培育土壤、企业成长的赋能平台,为产业园区招商模式创新提供全新视角。强调在“场景吸引”的3.0时代,招商逻辑已从“给政策”变为“给机会”,招商要为技术找场景,用场景找市场,用市场吸引企业。
裕廊发展集团联合创始人、CEO曹国伟聚焦产业社区概念,从大趋势与时代背景、科创驱动战略、产业社区底层逻辑、开发运营操盘实务四个方面为我们分享产业社区发展的系统性思考,为行业提供了具有实操价值的创新发展范式,并强调,在具体的产业社区开发运营中,需要建立从投资到运营的全周期、全流程、精细化管控体系。
川润智能制造集团创始人俞文强以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为切口,提出园区增值服务需与招商目标深度绑定,而不是空中楼阁,需要通过“技术共享+人才共享”提升招商竞争力。
北京海新域城市更新集团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朱江基于海淀区老旧园区改造实践,强调双碳战略与数据要素对产业升级的催化作用,提出产业园区需要把握宏观的发展要义,用数据赋能招商,推动科技产业服务升级,最终形成产业升级与绿色转型相互促进的高质量发展格局。
灯塔瓴科总裁陈治聚焦数字化招商全链路服务,从“数字化赋能获客、数字化驱动转化、数字化优化人才配置、数字化提升管理效能”等维度出发,深度剖析了招商引资的拓展与创新思路。
标杆案例分析:从数字化到低碳化,创新实践引领产业园区变革
招商蛇口产业研究院院长罗锋围绕“产业发展新生态、多元招商新策略、打造专业招商团队、深化园区招商专业度”等为核心议题,强调《公平竞争审查条例》并不是凭空出现的,而是历经八年时光精心打磨的结果。此次条例的颁布,彰显了国家坚定不移推进“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协同共进的重大决心。
上海浦东软件园研究院执行副院长肖晶深度剖析了浦软正在经历的三大转型:从传统地产思维向现代运营思维转变,从单纯“筑巢引凤”向“引育并重”转变,从物理空间载体向虚实融合生态转变。并强调产业园区发展将进入以价值创造、生态赋能和数字驱动为核心的新阶段。
太仓生物医药产业园常务副总经理朱江以“三东生态”(房东、股东、东道主)为核心,园区通过配套建设、精准招商、全周期服务,形成研发-孵化-产业化一体化格局。
金帝·新道蓝谷生命科学园负责人余源浩通过“六小龙”生动的案例解析,让与会者深刻认识到:真正的差异化竞争力不在于表面的硬件比拼,而在于对产业本质的深刻理解和独特价值主张的精准表达。差异化的“软实力”才是园区竞争的关键。
浦江智谷党委书记、董事长甘占勇深度剖析了高品质的运营服务和完善的生态体系是如何形成良性循环,来为园区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他强调园区运营不能停留在简单的场地租赁和基础物业服务层面,而是要通过系统性的运营规划,将服务能力转化为招商吸引力。
广东汉数科技副总裁吴必超围绕“AI赋能新质生产力、AI赋能场景招商、产业数字化实践”等多个维度,深入深入剖析了大数据与AI如何驱动产业实现数字化变革,进而为新质生产力注入强劲动能。并详细讲述了如何依托“太擎”AI技术平台与“旷湖”大数据服务平台,全面布局招商、运营,以及产业生态构建等核心环节,致力于为园区提供全链条的数字化解决方案。
中橙原生机器人创始人同飞梳理了人工智能行业的技术演进历程,并始终强调先一步即未来——他强调,在智能化浪潮中,率先采用机器人技术的企业讲硬的发展先机,未来的“人机协作”将向“人机共生”的更高阶段演进。
成都青航智飞科技总经理周宇轩深度解析低空经济产业机遇和当前困境,他强调国家战略为低空经济全产业链发展锚定方向、注入动能,正引领其在技术研发、业态创新、市场拓展等各环节协同进阶、蓬勃生长。

大会现场举行“方升园区生态伙伴签约仪式”,联合北京海新域、中橙原生机器人、广东汉数科技等10余家跨界企业,构建覆盖技术、服务、数据的全链条生态网络。各方代表一致认为,未来园区需通过“开放共享、协同创新”突破资源整合瓶颈,打造共生型产业生态。
大会闭幕之际,方升创始人、董事长余洪波总结道:“在政策与市场双重变革下,产业园区需以‘专业化能力’与‘生态协同’为核心竞争力,从单一空间提供者进化为产业组织者。”未来,方升研究将持续通过年度榜单、行业峰会与智库研究,为产业园区高质量发展提供方法论与实践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