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园效果图。
红砖墙,灰瓦顶,天津市东丽区雪莲路16号,坐落着一排排上世纪六十年代的棉麻老仓库。眼下,这些饱经沧桑的老建筑,正在升级改造,很快将成为天津占地面积最大的文创园区。
老仓库变身文创园,操刀者是一支来自北京的文创团队——北京市供销社下属世欣东方集团。此前,北京市供销社的多处老仓库已转型为竞园、七棵树创意园等文创产业基地,探索出的成功经验如今被异地复制,很快将在津门落地开花。
华丽转身
昔日老仓库将变文创园
杨家台仓库建于1968年,至今已有近50年历史,隶属于天津市供销社下属的天津宏棉公司。计划经济时代,仓库主要用于储存棉麻等战略储备物资。近些年来,这片占地约200亩的库房,一直作为物流仓库对外出租。
仓库的地理位置十分优越,距离天津滨海国际机场约8公里。园区内,整齐矗立着四五十栋砖混结构的老库房,斑驳的外墙上,仍依稀可辨历史遗留的红字标语。
如今,老仓库的使命已经完成。这里正在进行升级改造,很快将变身京津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园。从今年3月开始,库房园区就启动了紧锣密鼓的设施改造,园区内目前一派繁忙,园区门口的雪莲路也正在拓宽大修。
“不转不行了。”文创园运营方、天津世欣宏棉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孙立告诉记者,近年来随着天津城市发展,原本地处偏僻的仓库,周边已建起不少居民区,“每天大货车进进出出,老仓库显得很不搭调。”另外从经济效益来看,把仓库租出去,一平方米一天才六毛钱租金,刨除各项人工管理等费用开支,偌大的一片仓库,一年下来最多才赚200万元,产值太低。
天津供销社也早有对库房进行改造的想法,综合考虑后,决定把老仓库转型为文创园。老仓库很有年代感,在具体改造时,遵循了“修旧如旧”的理念,尽可能保留老建筑的历史风貌,库房主体结构也保持不变。库房挑高有六七米,项目总建筑面积将达8万余平方米。
孙立介绍说,文创园在定位上紧贴天津城市功能,将以“设计+”“互联网+”为主,吸引工业设计、创意设计、数字媒体产业等商户入驻,未来这里将成为天津市占地面积最大的文创园。
经验输出
北京文创团队操刀促转型
杨家台老仓库转型文创园,背后的操刀者,是一支来自北京的团队。
虽然有转型的想法,但孙立表示,他们确实缺少文创园转型的经验。得益于京津两地供销社系统的交流,天津方面近年来多次到北京实地考察,对北京市供销社下属的竞园、七棵树创意园等一些老仓库成功转型印象深刻。
北京文创产业起步较早,早在2006年,北京市供销社旗下的竞园、七棵树、东坝等几处老仓库就相继升级转型为文创园。负责这几家文创园运营的世欣东方集团,目前已在北京、重庆两地成功运作了5家文创园,其中“竞园”“七棵树”分别是北京规模最大的图片产业基地和婚纱摄影产业基地。
世欣东方集团党委副书记单晓明表示,在文创园转型、招商和运营方面,这些年不仅摸索出了一套成功经验,还锻炼了一支专业化团队。于是,天津供销社决定把北京文创园团队请过去,把这套成功经验复制到天津。而北京供销社也有走出北京,寻找更广阔发展空间的想法。双方一拍即合,于去年签署合作协议,成立合资公司共同开发杨家台仓库。
有了金刚钻,才敢揽瓷器活。世欣东方派出的多名精兵强将,大到园区定位,小到细节改造,从设计到招商,都一丝不苟深度操盘。由于园区基础设施改造工程量大,公司总经理王建华从北京到天津后,就没回过几次家,一直在现场盯着赶进度。
吸收借鉴北京竞园的成功经验,王建华坚持在设计时留出一大片绿地,做露天发布区。园区中央还规划出一座25亩的大花园,并利用原有的消防水池打造一条水系,为商户提供休闲、娱乐的场所。“好的环境就是园区的竞争力。”王建华说。
资源共享
北京商户拟开天津“分号”
目前,园区水、电、暖等基础设施改造正紧锣密鼓进行,已完成近70%。落地大修的1300平方米室内发布厅,也露出大致模样。王建华表示,文创园将在10月底正式开园。
文创园未来预计将引入150家到200家商户,通过园区内的房屋租赁形成租金收益。据测算,在双方20年合作期内,文创园每年收入将接近5000万元,净利润约为每年1700多万元。
园区改造仅仅是转型第一步。如何把目标商户吸引到园区,对北京团队也是考验。由于京津两地距离太近,不少天津本地文创企业也选择到北京发展。这让负责招商的刘洋感觉到一些压力。
让他欣喜的是,这些年来,北京文创园积累下相当多的客户资源,这成了文创园招商的一条捷径。其实,早在文创园奠基之初,就有三家来自北京文创园的企业,表示出准备到天津文创园开“分号”的意愿,这其中既有影视传媒公司,也有文化传播公司,还有一家汽车保养电商平台。
这些有意向的企业,都看到了天津的市场需求,希望扩大经营规模,有的已签订入园意向书。“天津园区的办公环境、硬件设施和租金水平对他们很有吸引力。”刘洋表示,近期还将到北京几个文创园区做推介,希望能把更多有意到天津扩大经营的商户引过去。
(原标题:50年棉麻老仓库变身最大文创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