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后的萧太后和两岸将“水清岸绿,景美韵深”。(效果图)
人民网北京6月20日电 如果问你对“朝阳”有什么印象,很多人会说CBD、鸟巢、798……如果问你“朝阳”还有什么,很多人会说农民工春晚、城乡结合部、五环外的废品回收厂……
“朝阳区就是这样,很多时候上午还穿着皮鞋、西装革履地参加外事活动,下午就要走到田间地头,和乡镇干部讨论农村发展”,朝阳区委书记吴桂英这样总结在朝阳区工作的日常。
今年2月23日至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北京时强调,北京的发展要着眼于可持续,在转变动力、创新模式、提升水平上下功夫,发挥科技和人才优势,努力打造发展新高地。朝阳干部群众统一思想、提升战略,立志将“朝阳优势”更新为生态优势,打造出一个又一个体现“朝阳水平”的精品。
骨头要捡硬的啃,朝阳区的疏解提升工作是从西直河石材市场开始的。当时的西直河石材市场是华北最大的石材市场,鼎盛时期,西直河的石材企业和个体商户有好几千家,北京95%的建筑石材来自于此,华北和东北80%以上的建筑石材也是从西直河发货,西直河每天车来车往、人声鼎沸。
石材的经营让石材周围村镇赚了钱,却也付出了环境污染、人口密集、交通拥挤、治安复杂、群众缺乏安全感的代价。即使如此,西直河腾退之初,关于石材市场疏解的争议也不绝于耳。“瓦片经济不可取,要将长远利益和短期利益结合起来看”,对于西直河石材市场的疏解,朝阳区委书记吴桂英这样定下了基调。
2014年9月,朝阳区相关部门按照地区产业结构调整的规划,对西直河石材市场进行腾退。现在,北京西直河石材市场的腾退已经进入尾声,整体拆除工作已完成九成。作为北京的第二道绿化隔离带,西直河石材市场原有区域九成以上面积都将还绿。
完成了西直河石材市场的腾退,朝阳区的疏解整治工作势如破竹。2015年,朝阳区清退商品交易市场51家,退出一般性工业企业41家,清退再生资源回收场站23家,拆除出租大院94家,共计腾退建筑面积238万平方米;2016年,朝阳已疏解商品交易市场66家,停产一般性制造业85家,拆除仓储物流基地3家,拆除再生资源回收场站19个,分别完成年度任务的124.5%、100%、100%、126.7%,干出了“朝阳水平”。
今年,朝阳区再接再厉,通过实施“疏解整治促提升”十大专项行动,年内将退出商品交易市场68家、一般性制造业99家、仓储物流基地6家、再生资源回收场站19家。到2020年,朝阳区辖区内商品交易市场、仓储物流基地疏解比例将不低于70%,五环路内大型回收场站将全部退出。
通过疏解整治,区域的环境污染改善了,居民的生活环境优化了,干部的成就感干出来了,老百姓的获得感切实增强了。有“疏”就要“补”,“疏解整治”是手段,“促提升”却是目的。在“把北京建设成为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的大背景下,朝阳区的优势也迎来了“2.0时代”,生态优势成为了朝阳的“新优势”。
温榆河两岸已经披上“绿衣”。
在“十三五”期间,朝阳将大尺度增绿,新建100个大中小微公园,让居民出门就能见绿。在水环境治理方面,朝阳新建清河第二、高安屯、定福庄三大再生水厂,污水处理能力显著增加,消灭51公里黑臭水体。在大气治理上,2017年朝阳区将全区实现无煤化,为北京治理雾霾添砖加瓦。
温榆河森林湿地公园。
在朝阳区的孙河乡,曾经脏乱的群租大院、非法砂石场已经被疏解清退,孙河乡党委书记李欣告诉记者,孙河乡35.2平方公里的辖区里,将有近一半的面积变身为“温榆河湿地公园”,这个湿地公园将是现在奥森的两倍。温榆河湿地公园建成后将成为北京东北部有一个体现“朝阳水平”的“大绿肺”。
朝阳区是北京城市发展的缩影,是北京疏解整治促提升的范本。现在的朝阳,有商务高端的CBD,有商业繁华的三里屯街区,有充斥着文艺气息的798,还有脏乱的小巷,人员密集的群租大院以及高污染高耗能的小型企业。但是,未来的朝阳,将是一个充满活力、和谐宜居的新城——居民出门见绿,环境舒适宜居,产业高端环保。
漫步在朝阳区萧太后河畔,曾经泛着臭味儿的“牛奶河”已经一改往日的面貌。通过生态治河、中水回用、历史文化挖掘等措施,萧太后河两岸“水清岸绿,景美韵深”的12.4公里滨水文化休闲廊道今年就将建成,一个拥有环境优势、居民获得感强的朝阳,正向我们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