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路边的彩钢房外搭出不少棚子卖杂货。
近日,有读者给本报打来电话反映,在朝阳区垡头的翠城馨园住宅小区西侧有一条南北走向的小路,路边用彩钢房、帐篷搭起了不少铺面,很多商户摆摊售卖花草杂货,这里俨然成了一个自由市场。希望有关部门及时整治这种现象。
数十家商户沿街乱摆摊
5月11日傍晚,记者在读者的引导下,来到了位于四环外的翠城馨园小区了解情况。从垡头路和金蝉西路交叉口往南进入一条无名路,路东侧就是翠城馨园住宅小区,小路两侧是两堵围墙,沿着这条路向南走了几百米后,路两侧的饭馆和商铺多了起来。路东侧有一栋小楼,楼下开了几间饭馆,饭馆门外摆了几张餐桌,不少食客正在用餐。路口两侧有人摆地摊,售卖瓜果、蔬菜等,还有一家卖大饼的小铺面,两名男子满头大汗地在屋内忙活着。
在小楼南侧路边,有一排彩钢房搭起来的门面房,顶头的一家店铺门头上挂着写有“沉香阁”三个字的牌匾,门前放着一个红底白字的灯箱,上写“电脑精雕”。放眼望去,这条街上几乎每一家的门头都悬挂着牌匾,门前摆放广告灯箱,都是售卖工艺品、红木、手串等店铺。
记者到达的时间已经接近傍晚六点钟,路西侧有不少商铺的卷闸门已关闭,开门营业的还有大约十余家,店内除了店主外没有顾客。这十余家店都在售卖手串和各种红木家具,其中有一家店的店主正在一台机器前埋头干活,机器发出刺耳的声音,在机器旁边地上,堆着几块颜色很深的木块。
记者在门口摆放的几个柜子里看到了不少的佛珠和佛牌,佛牌上面刻着各种造型的佛像。店主说现在店里的东西基本上赚点钱就卖了,因为这里客源少,店面是临时租的,所以干不了多久。他说去年他的店在不远处河南侧的小武基红木家具城,因为河道整治,他只好搬到这片彩钢房里,据说这里也要拆,所以他正在找新去处。
相距不远处的另一家店,店老板一边摆弄门口的各种木头块一边说,他也是从河南侧的红木家具城搬过来的,“刚搬过来才一个多月,被市场告知可能又要搬走,在哪儿都干不长久。”他叹了口气。记者数了数,路西侧的彩钢房约有四五十家之多,基本上都在售卖古玩、红木。
在这条路西侧,临街的彩钢房背后有一片空地,入口处立着一块牌子,上面写着“大成红木市场”,下面写着一串电话号码,空地上密密麻麻搭了不少遮阳篷,下面一张张桌子上摆着各种古玩小件和工艺品。因临近下班时间,市场里除了个别商户在经营外,基本上没有几个顾客。一位骑车的商户说:“卖古玩的房子和帐篷都是临时搭建的,干不了多久就会拆除,你看有些卷闸门上写着拆字呢。”
路东侧一溜儿帐篷卖杂货
记者发现,这条路西侧售卖各种工艺品等,路东侧的商户却在售卖蔬菜、花卉绿植和各种小吃,更像是一个杂货市场。
道路西侧路边立着一块蓝色牌子,上面写着红木早市站免费班车字样,靠下方是班车时间和班车线路。在站牌北侧路边,立着一个两米多高的蒸屉,旁边一个帐篷里面,有两名男子正在制售馒头、大饼,一屉屉馒头摆放在地上的蒸屉里,不时有顾客上前购买。
再往北的路边,一字排开搭起了七八个帐篷,帐篷下面摆满了各种花卉和绿植,其中一家帐篷的店主正在浇花,他告诉记者在这里已经经营好几个月了,因为租金不贵,又挨着居民小区,买卖还可以。在不远处有两家卖菜的棚子,不少居民正在挑选购买蔬菜,菜摊前的顾客显然多一些。记者采访期间,有不少车辆来往穿梭,车多的时候还会堵一会儿。一位买完菜居民说,人多的时候这条道常常堵车,难走着呢。
按照其中一位商户的指引,记者来到这条小路南侧的河边,河已经看不到了,原本的河床被一人多高的蓝色围挡围了起来,透过围挡之间的缝隙可以看到,里面是一大片新平整的空地,不少地方还铺着苫布,不远处的斜坡上停着几辆黄色的施工设备,有几名头戴黄色安全帽的工作人员走来走去。从工作人员那里了解到,这条河叫萧太后河,现在正在整治,今后河两边都将建成绿地。他说河南侧以前是一片市场,叫小武基红木家具市场,因为整治市场拆除了,搬到了河对岸的路边,也就是翠城馨园小区西侧的这条路上。
这一说法也得到了当地几位居民的认同。记者通过网页实景地图搜索,看到这条路拆除以前的景象,河道南侧是一大片售卖红木家具的市场,十几米高的巨大厂房有好几栋,写有红木、古玩、工艺品等字样的宣传招牌悬挂在路边,非常醒目。
向本报反映情况的读者说,这些彩钢房和帐篷搭了很长时间了,和自由市场一样,每天都乱哄哄的,紧挨着居民区非常扰民,希望相关部门能够整治一下这条道路,为居民提供一个安静的居住环境。本报记者 杨晓斌
(原标题:搭了小房花草杂货卖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