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北京非首都核心功能疏解加速,常年过于集中的北京城市中心区的优质医疗资源也在重新调整着在京津冀区域内的布局。在6月8日的“砥砺奋进的五年——迎接市十二次党代会”主题采访中,北京市卫计委相关负责人透露,去年,北京全市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出院的350.5万患者中,河北患者人数占比已经相较2013年降低了1.6个百分点。仅北京天坛医院张家口脑科中心就分流进京人员近万人。目前,在北京的周边地区已形成了33家医院或院区构成的医疗服务带,总床位29946张,占全市床位总数的26.4%。在业内看来,随着京津冀公立医疗资源分布的调整,区域的医疗产业格局也将重构,社会资本将迎来一片投资新蓝海。
公立医疗疏解提速
北京核心区过度集中的公立医疗机构让看病难的问题逐渐升级,供需矛盾愈发凸显。“根据北京确定的非首都功能疏解方案的总体要求,北京市卫计委确定了医疗卫生领域的‘负面清单’制度,一方面严控本市东、西城区及五环路内的新增医疗资源,对于包括协和医院、煤炭总医院、电力医院、世纪坛医院等多个不同隶属关系的医院扩建和增床项目予以严格把关,初步遏制了大医院规模的盲目扩张;一方面着力引导核心区优质资源向资源薄弱地区转移。”市卫计委相关负责人表示。
具体来说,目前,在北京市辖区内,已经安排或正在安排从核心区向郊区等薄弱地区疏解医疗资源的大型医院有20余家。放眼京津冀,2015年以来,北京与河北间实施了北京-燕达、北京-张家口、北京-曹妃甸、北京-承德、北京-保定5个重点医疗合作项目。其中,北京-燕达项目主要为了提升京冀交界地区卫生服务能力;北京-张家口医疗合作项目,以满足联合申办2022年冬奥会医疗卫生保障需要;北京-曹妃甸医疗合作项目,重点服务于北京非首都核心功能疏解,服务于首钢等在京企业外迁;北京-承德医疗合作项目旨在逐步形成京津冀西北部生态涵养区的区域医疗中心;北京-保定医疗合作项目落地后,北京和石家庄之间将形成具有一定医疗辐射能力的区域中心。
上个月,北京、廊坊还签署了《关于加快京冀协同发展 促进廊坊卫生计生事业改革发展合作框架协议》,北京世纪坛医院、首都儿科研究所、北京佑安医院、北京回龙观医院分别确定了在廊坊建立不同专业侧重的医疗中心的计划。“已经确定的5个重点医疗合作项目,分流了河北、内蒙古地区的病人,有效缓解了北京地区医疗机构压力。”市卫计委上述负责人表示,去年,北京全市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出院的350.5万患者中,河北患者人数占比已经从2013年的9.1%,降至去年的7.5%。
新格局下的新商机
有观点认为,在北京核心区的大型医疗机构向城郊和津冀疏解的同时,原本过度集中的医疗资源将分布得更加均衡,不仅为更广泛的居民提供了更加优质的服务,也盘活了三地的医疗市场。与此同时,一向最为敏锐的社会资本也闻风而动,纷纷前来探寻新格局之下的“第一桶金”。
实际上,日前国家层面已经接连发文提出要鼓励社会力量办医,为企业参与提供医疗服务奠定政策基础。继5月3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我国将大力支持社会力量提供医疗服务后,5月23日,国务院办公厅又印发《关于支持社会力量提供多层次多样化医疗服务的意见》,提出到2020年要打造一大批有较强服务竞争力的社会办医疗机构,支持社会办医拓展多层次多样化服务,加快发展专业化服务。
随着支持社会办医的顶层方案靴子落地,各路社会资本也齐齐发力。业内人士介绍,近期,越来越多的北京核心城区医院迁往郊区或在津冀设立分院,不少医院倾向于与社会资本展开合作,由社会资本和当地医疗机构合作在津冀等地建设医院楼房,北京医院提供技术、运营层面的支持并派驻医疗团队。专家表示,这类医院虽然是合资建设而成,但属于北京大型医院的分院,医疗资源与水平有足够的保障,也能吸引津冀的就医需求。
落子京津冀市场长路漫漫
“北京大型医院向津冀疏解,大量具有医疗需求的患者被带往津冀地区,异地就医将越来越普遍,如果社会资本能借此机会站稳脚跟,为公立医院补位,或将抢占商机。”业内专家表示。资深医疗专家赵衡进一步解释称,在过去的20年间,不少眼科医院、口腔医院在为公立医院补位的同时也获得了自己的生存空间,未来在京津冀医疗服务市场不断扩容的情况下,社会资本可以继续加强专业化服务,向专科发展。不过,也有观点认为,即使格局重构在即,在京津冀医疗资源的“破”与“立”之间目前仍横亘着不少险阻,长期难以推进的门诊跨省异地医保报销制度就是其中之一。
据了解,从今年1月起,在河北省三河市燕郊镇居住的北京市参保人员在河北燕达医院就医可持医保卡直接结算,这是京冀两地首次开通异地就医直接结算。上述专家认为,由于北京与河北两地的医疗保险在统筹层次、报销标准、物价项目和收费票据等方面均存在差异,实现异地就医持卡直接结算存在诸多困难,目前京冀地区只有一家医院可实现门诊实时结算,着实影响了社会资本投资的热情。
有消息称,相关部门下一步将在国家异地就医结算大平台上深入推进京津冀整体联动,逐步实现更大范围的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同时,京冀还将加强医疗服务质量监督和就医协查服务,加强异地就医参保人员备案管理,以及预付金的监控和就医协查服务。
此外,作为民营医疗机构经营者,北京德尔康尼骨科医院院长贾斌还直言,现在北京民营医疗机构最大的“切肤之痛”正来自于不断攀升的各项经营成本,尤其是在土地、房屋使用成本上,许多机构在合约到期后继续支付房租,要么艰难维持下去,要么宣告关闭。针对这一现象,有专家建议称,津冀可以为社会资本办医提供更为优惠的政策,以相对较为低廉的房租吸引民营医院进驻,多层次地补充当地医疗资源。
北京商报记者 蒋梦惟 林子/文 代小杰/制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