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资讯频道 > 国内资讯 > 本地资讯>正文

北京市疾控中心:病毒传播扩散可能性低

时间:2016-05-17 10:11:19    来源:北京日报    浏览次数:    我来说两句() 字号:TT

 本报讯(记者 汪丹)5月15日,本市确诊首例输入性寨卡病毒病病例。市疾控,昨天公布,已对收治该患者的地坛医院周边开展紧急监测,到目前为止,本市未发现寨卡病毒的主要传播媒介埃及伊蚊。专家认为寨卡病毒病传播和扩散的可能性也较低。

    据市卫计委通报,本市首例输入性寨卡病毒病病例为29岁女性,山东省烟台市人,就职于烟台市某公司。5月14日从委内瑞拉抵达北京首都机场后被确诊感染寨卡病毒,进入地坛医院治疗。目前,该患者病情稳定。

    市疾控,称,包括孕妇在内的各类人群对寨卡病毒普遍易感。到目前为止,本市尚未监测到寨卡病毒的主要传播媒介埃及伊蚊。2011年至2015年监测结果显示,捕获的蚊种中优势蚊种是淡色库蚊,占捕蚊总数的94.8%,其次为寨卡病毒的潜在媒介白纹伊蚊,占4.79%。白纹伊蚊最早出现于5月中旬,在7月下旬至8月下旬达到高峰,10月下旬在外环境基本消失。5月15日,疾控人员已对收治首例寨卡病毒病患者的地坛医院周边开展了蚊媒应急监测,白纹伊蚊成蚊及蚊幼虫的密度均为0。鉴于本市目前没有埃及伊蚊分布,潜在媒介白纹伊蚊的构成比较低,专家认为出现寨卡病毒病传播和扩散的可能性也较低。

    据了解,白纹伊蚊属于典型的“容器型媒介蚊种”,主要孳生于各类小型积水和人工容器中。随着夏季来临,蚊虫密度会逐渐升高。为预防蚊媒传染病的传播流行,本市将于今年夏季6月至9月开展统一灭蚊行动,号召市民及时清理家中及房前屋后、社区、街道的各类杂物,翻盆倒罐,清除积水,减少蚊虫孳生。

    市疾控,提示,市民每周应给花瓶和水养植物彻底换一次水,保持卫生间和厨房的地漏处无积水,可时常喷点杀虫剂。家中可安装纱门、纱窗阻止蚊子进入。因杀虫气雾剂会对孩子的免疫系统造成影响,不要让婴幼儿接触,蚊子数量不多时不建议使用。伊蚊喜欢深色,市民外出时尽量穿浅色的长袖衣服,在皮肤裸露处适量涂抹驱蚊剂。如被蚊虫叮咬后出现局部肿胀、感染及发热、皮疹等症状,及时去医院就诊。

    世界卫生组织认为新生儿小头畸形、格林-巴利综合征可能与寨卡病毒感染有关,孕妇及计划怀孕的女性现在,避免前往寨卡病毒流行国家或地区。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登、转载的各种稿件、图片均有可靠的来源,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并不代表新讯网观点,由此产生的财务损失,本站不承担任何经济和法律责任,本站自动屏蔽违反《广告法》词语。

请选择您浏览此资讯时的心情

相关资讯
网友评论
本文共有人参与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