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者正在帮参观者操作恢复高考年的“准考证”拍摄生成
男生志愿者在饮水点挑大梁,换水不含糊
从9月24日起,在北京展览馆举行的“伟大历程 辉煌成就——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型成就展”面向公众开放。
走进展馆,观众随处可见一抹亮丽的蓝色,饮水处、互动区,有任何困难他们都会尽力协助展馆工作人员解决,他们就是志愿者。
据了解,自9月24日至12月31日,将有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13所高校和企业的2840名志愿者,
陆续为国庆70周年大型成就展提供问询服务、现场引导、秩序维护、协助互动体验等服务工作,每所高校志愿服务时长为7天,每天上岗志愿者40人。
作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型成就展第一批上岗服务的志愿者,北京青年报记者从北京大学了解到,北京大学选拔了200名优秀志愿者,他们中既有“00后”的大一、大二学生,也有参加过多次大型志愿服务的博士生、硕士生。大家都对服务国庆70周年大型成就展充满期待。
引导、问询是志愿者最基本的服务,看似简单,里面的学问却不小。北京大学于9月初开学前夕,召集所有志愿者提前返校,开展了为期4天的培训。北青报记者了解到,培训内容丰富多彩,最基本的志愿服务技能技巧培训必不可少,应急救护、礼仪接待让志愿者们很有收获,特别是系统的礼仪技能培训,志愿者们说就是在日常生活中也非常有用。
同时,北京大学还把思政教育的内容也融入到了培训之中。举办的“我和我的祖国”主题团日活动气氛热烈,志愿者们以小组为单位,用多种方式抒发对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爱国之情,创作诗歌、志愿服务情境模拟,青年服务国家、团结振兴中华的信念在每个人的心中涌动。
服务大型活动将一群素不相识的人凝聚在了一起,如何在服务中做到互相补台、团结协作?培训中,北京大学团委也关注到了团队建设,志愿者们在一场趣味运动会中体会到了互助的真谛。这些培训都为后面志愿者的顺利上岗服务奠定了坚实基础。
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18级博士生姚文杰说:“在人生,年纪的我们,将以志愿服务的方式,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献上我们的祝福,它也将成为我们与祖国的发展历程之间一次最美丽的交集。”
北青报记者从国际关系学院了解到,本次志愿服务,从招募开始就得到了在校学生的积极响应和踊跃报名,原定200人的招募任务,吸引了接近400人自愿报名,目前所有志愿者的培训都已完成。身处国庆70周年大型成就展现场,志愿者们将会收获更多的成长。
据了解,为了让志愿者更好地为大型成就展提供引导服务,北京团市委完成了对大型成就展骨干志愿者的专项培训,志愿者集体学习了,总书记关于志愿服务的重要论述、大型成就展总体情况、志愿者团队建设与管理、礼宾服务等相关课程。
在接下来的近3个月里,2840名志愿者循着志愿初心走到一起,他们将用专业和温暖的服务,为祖国母亲送上生日的祝福。文/本报记者 王薇
志愿定格
展览开放第, 志愿服务忙而不乱
9月24日是“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型成就展”面向公众开放的第,,早上6点50分,作为首批上岗的志愿者,北京大学40名同学集体乘车出发,在开展前1个半小时抵达北京展览馆。首日展览人气爆棚,穿着专属服装的志愿者们在展馆内格外醒目。
在接下来的服务中,志愿者们处处透着细心,为了各自服务的点位特意研读历史书;互动体验区人气高,志愿者不厌其烦“忙”互动;免费饮水点,男生志愿者扛起大梁,博士生“补水”观众连说很荣幸……
互动体验区成亮点
志愿者“忙”互动
展览中,诸多趣味的互动体验区成为亮点,吸引大量观众驻足感受。3个互动展区,,志愿者们的服务也是马不停蹄。
1977年恢复高考“打印”准考证体验区,来自北京大学研二的志愿者冯昊祯上岗半小时,,的感受就是一个字儿,忙。“稍等一下,这边拍照”“现在请尽快通过”……冯昊祯不停地引导着观众的行走路线。准考证采集拍摄体验区特别受欢迎,但由于设在拐角处,后方有观众经过时,就会影响拍照效果。因此,为了让体验者都能获得一张满意的准考证照片,冯昊祯一刻不停地引导这一拐角处的流动秩序。
来自北京大学的马月晗,则在这个点位上不厌其烦地帮大家点击机器上“准考证”按钮,引导大家站在红框内的位置进行拍照。“体验区确实很忙,我会帮大家选择黑色或彩色的准考证,有些人为了拍到一张自己最满意的准考证,会拍上五六遍,但后面等候较久的观众可能会有些情绪,所以需要进行协调服务。我非常能理解大家这种心情,我也希望给大家提供尽可能,的体验服务。”马月晗说。
除了准考证拍摄体验区外,能扫二维码查出自己生日天气的体验区的人气也很旺。第一次参加志愿服务的志愿者郜敏,随时帮助不会操作机器的年长者完成体验。看着花白头发的大爷大妈,高兴地展示自己的查询结果,郜敏开心地说,“觉得非常开心骄傲,作为大学生能参与70周年大型成就展,感觉很幸福。”
在“未来生活”人体3D体型追踪仪体验区里,北大志愿者李思佳则忙着为大家解释这一项目究竟做什么,以及帮助大家在手机里获取“全方位体测报告”。“上午碰到一位老爷爷,他不会在公众号里操作,手机屏的字设得比较大,所以显示有些错乱,就需要我来一步步为他服务,包括发手机验证码等等。这些服务是我之前没有想到的,但能帮到他们,我觉得很有成就感。”李思佳说。
读历史书
了解志愿服务岗位
在展馆中,设有休息区,北大经济学院的大四学生王敬一的岗位是在“,农业合作社”的实景展示区,负责维持现场秩序。
“观众对农村合作社都很好奇,他们会在展示区里拍照。”王敬一说,展示区模拟了入社报名会场,布置了桌椅,观众可以坐在凳子上休息,但如果有观众踩在凳子上,她会进行提醒。同时,如果人流量较大,她还会提醒观众加快脚步,尽量不要停留。面对年岁较大的观众,王敬一总是面带微笑,因为在她的心里,已经把这些老人看成了自己的爷爷奶奶。
为了第,顺利上岗,前期她在了解到自己的岗位后,特意找来历史书,重温了农村合作社的那段历史,她说:“如果有观众问到我们农村合作社的历史,我们至少可以回答得准确一些。”
和王敬一一样,来自北大生命科学学院的大二学生贺婉卓负责在“50年代婚房”实物展示区提供引导服务,由于她负责的区域位于展览的入口处,又是展览的第一处实物展示区,人流量较大,贺婉卓显得格外忙碌。
“我们上岗的时候不能喝水,但又要不停地引导观众,感觉还是很辛苦的。”不过,让贺婉卓感到很欣慰的是,很多老年观众看到他们当年的“婚房”时,都很高兴,也非常激动。“一位老奶奶告诉我,上世纪70年代的时候没有结婚照,她当时就把自己和老伴在公园拍的一张合影放到相框中,一直挂到现在。” 贺婉卓说,她在北展虽然只志愿服务两次,但一定会把,的一面展现给观众。
博士志愿者“倒水”
观众连说很荣幸
展览开展后吸引了大量参观者,男生志愿者成了免费饮水点的主力军,36斤的水桶,扛起来说换就换,,就换掉了十几桶。来自新疆的北大博士生阿卜力米提·艾白这次是第一次参加大型活动的志愿服务项目,在饮水点服务时他特别的热情,脸上总是挂着淳朴的笑容。一位阿姨得知身边为她服务的阿卜和刘杰都是博士生后,不断地点头,“今天喝上博士生倒的水,我很荣幸啊!小伙子,你们一定要好好学,毕业后建设好我们的国家。”听着观众的鼓励,阿卜的心里暖暖的。
阿卜说,他对祖国日新月异的变化感受尤其深。他从新疆和田的一个小村子来到北京,以前来北京上学,从和田到乌鲁木齐,需要在沙漠公路上坐上24小时的大巴,再从乌鲁木齐坐72小时的火车到北京。现在和田到乌鲁木齐通了火车,虽然也要20多个小时,可舒适度比乘坐大巴强太多了,而从乌鲁木齐到北京有了直达列车,30多个小时就到,时间大大缩短,可以说是在车轮上见证了祖国的大发展。这次能够到国庆70年大型成就展上来当志愿者,他觉得无比自豪。
文/本报记者 林艳 李天际 王薇
本版摄影/本报记者 袁艺
志愿日记
愿做一名发光的志愿者 我准备好了
我叫黄思奕,来自清华大学社科学院社会学专业,今年大四,非常荣幸成为国庆活动志愿者的一员。十一期间,我将担任“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型成就展”志愿者,为大家做引导服务。回顾起从暑假就开始的志愿准备工作,一切都令我倍感振奋与期待。
暑假的末尾,担任这次国庆活动志愿者的清华同学们提前返校,参加了一次令人收获颇丰的专项培训。我作为社科学院的志愿者领队,同时也是组织展览志愿服务的组长之一,更是对这次培训印象深刻。
虽然我在学校中组织过很多文体活动,但是参与这样庞大和重要的志愿服务还是第一次。十年前在电视前看着国庆阅兵的我,怎么也想不到,现在居然能亲身参与到这一场盛典当中,以自己微薄的力量,为这次庆祝活动圆满举办做出一点贡献。这对我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也是一次重要的锻炼,更是一份无上的荣光。
这次培训使我不仅收获了许多硬技能,更重要的是我愈发感受到青年一代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通用培训使我了解了冠心病、晕厥等疾病的症状与应对方式,学到了作为一名志愿者所需的基本礼仪和心理素质,还模拟演练了有关应急状况处置的场景。主题教育活动中,我们分组围绕国庆的主题畅谈,我回忆并倾听每个人与祖国的故事,思索自己如何为祖国更好地贡献自己的力量……国庆给我的印象也发生了转变,它远不仅仅是人山人海的“七天乐”,而是一个有着不平凡意义的重要节日,是我们与祖国共欢腾的庆典。作为青年一代,我为自己生于这个砥砺奋进的时代而感到幸运,为自己是中国人而感到骄傲。
在为期约五天的专项培训中,我最深的体会是,清华的志愿者们都发着光。这“光”是青春的光。负责组织这次培训的团队仅有四位工作人员,他们并不是专职老师,而都是在读的研究生。清华志愿者团队最特别之处就在于全是年轻的面孔,到处都能让人感受到青春的活力。也正因如此,整个培训让人从没有灌输、无趣之感,而是形式多样、寓教于乐。这“光”也是素质的光。在培训期间的视频学习课程中,每到精彩处和播放结束后,教室里总会响起阵阵掌声,这既是对知识的尊重,又是对讲课老师和工作人员们的尊重。这“光”更是责任的光。有些同学在培训这些天,原有在国外暑期调研或在外地实习、社会实践的安排,但他们纷纷停下个人的事,从全世界各地回到学校参加这次培训。
目前,志愿者工作的前期准备都已基本完成,作为一名清华志愿者,我热切地期待国庆的到来,我相信每一位志愿者都会在工作中追求“精精益求精,万万无一失”,秉承“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精神,圆满完成这项光荣的使命。
整理/本报记者 林艳
为小伙伴们的机智灵活点赞
,的忙碌结束了,虽然小腿走得酸胀,可我的心就是平静不下来。我是北京大学法学院2019级硕士研究生朱煜琪,作为70周年大型成就展北大第一批第,上岗志愿者的领队,这,太难忘。40名小伙伴,怀揣对志愿服务最纯粹、最诚挚的初心和向往走到一起,大家给我的感动真多。
还记得翻开志愿者名单,看到很多硕士和博士的名字,我真的有些惊讶,在紧张的科研项目压力下,你们还能抽出时间主动参与到志愿服务中来,让上“研一”的我着实敬佩。
这一次的志愿服务,我没有像服务2015年“九三”大阅兵和2017年北京“一带一路”高峰论坛一样有着一个固定的志愿者岗位,我成了一名服务志愿者的志愿者——领队。每个点位的分配,志愿者遇到任何问题,我这个领队都要协助解决,记录大家在服务中收集的观众意见并向上反馈,为志愿者做好后勤保障,张罗换岗、吃饭、喝水……因为担心总用手机回复微信而被观众误会志愿者在工作时玩手机,我不停地在展览现场,祖国70年发展历程里“穿越”,在点位上转上一圈,赶回位于展览起始点二楼的志愿者之家,回复一下微信,放下手机再返回现场。
志愿者们每2个小时换一次班,大家撤岗后兴奋地交流,我听了从心里为小伙伴们的机智灵活点赞。“未来生活”人体3D体型追踪仪体验区,志愿者们在协助观众操作时会发现,有时下载进度条停滞不前的情况,经过反复测试,志愿者发现原来是场内瞬时的信号弱导致了停滞,只要观众走出区域,下载就会继续,测试的数据也都能够显示。
在接下来的服务时间里,让我们一起努力,不辜负韶光、不辜负期待,用青年认真、热情、永远向上的干劲,为祖国庆生!整理/本报记者 王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