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于丽爽
日前,由北京大学附属中学初二年级同学组成的四个采访小组,走进学校所在的海淀区中关村街道,分别围绕科技、文化、教育、社区营造四个主题,采访报道日新月异的中关村,献礼国庆。
上午9点,中关村大街东侧,曾是中发市场、如今变身中关村智能制造创新,的大楼门前迎来10位小记者。负责接待的工作人员一开始介绍,小记者们就“职业”地打开手机录音、录像。工作人员带领大家参观了位于,一层的“智能制造数字,”,用数字化的形式展示了“中发”从电子元器件卖场到智能制造生态服务商的转型历程。
“中发”曾是中关村大街上,的楼,作为配套市场,销售电子元器件。后来随着市场需求的高涨,从一栋楼扩展到三栋楼,当年业内有“南华强北中发”的说法,足见中发市场的业内地位。2015年前后,中发市场开始转型,拓展服务领域,打造“智能制造创新,”,在电子元器件贸易的基础上,还提供人才、金融、政策咨询等全方位服务。
“您提到给一些外地城市提供产业发展方向指导,你们的依据是什么?”“我们会根据国家出台的宏观政策和该地区的资源禀赋来综合考虑。”“‘中发’未来的发展愿景是什么?”“一个13岁的小男孩,有一个新款手表的设计创意,在我们的平台上下单,我们用一周时间,把他的想法变成一个产品快递给他……”“我们长大了,这个领域能给我们提供哪些就业机会?”“你在平台上看到一个小男孩关于手表的创意,你用你的专业知识稍做修改,交给下一个环节去帮他实现……”
提问环节,孩子们时而有深度时而天马行空的问题,让工作人员或深思或忍不住微笑。已经到了活动结束时间,双方仍意犹未尽。
下午2点,正在建设中的中关村村史馆也迎来一群小记者。中关村村史馆今年5月启动建设,预计年底建成开放。此前,这栋二层红砖建筑曾是商店,开过饭店和服装店,疏解后,建成村史馆。
“为什么要对老建筑进行更新改造,而不是推倒重新建”“村史馆展示的中关村爱国精神、科学精神、创新精神背后的故事是什么”“建设一个村史馆需要多少钱?建成后怎么挣钱”……各种各样的提问,让工作人员应接不暇。
当天,还有两组小记者,分别采访了中关村街道消防安全教育基地和科育社区居民动手打造的社区花园。孩子们都表示,通过采访,不但开阔了视野、增长了知识,还对学校所在地区有了更多的了解,多了一份热爱,更激发了他们想继续探究的好奇心。
人教版初二《语文》第一单元的主题就是“新闻”。“我们尝试将课本知识与实践活动结合,设计新闻单元探究活动,围绕‘聚焦中关村,献礼七十年’主题,带领学生走近我们生活的中关村地区,从科技、教育、文化、生活四个方面出发,关注我们熟悉但并不是十分了解的周边地区,引导孩子关注生活,感受中关村的日新月异,也感受到社会的巨大进步,从而更加热爱自己的民族和国家。”北京大学附属中学初二年级语文教师张宝瑜说。根据采访内容,学生们还将撰写稿件,制作报纸、视频等新闻产品,中关村街道将利用新媒体平台配合刊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