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山区孩子走出大山享受优质教育,让名校办分校的合作模式落地生根,让现代教育与勤劳务实的优良传统相融合……近年来,房山区通过打造“一环两带三区”的优质教育发展布局,勾画了新的教育地图,使优质教育资源惠及更多学生。
“房山区城镇、农村和山区面积各占三分之一,如何破解教育发展中的不均衡和不充分,让每个孩子都能接受公平、有质量的教育?我们一直不停地探索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式。”房山区教委副主任武玉章说。
十几年前,房山山区的教育和很多深山地区一样,面临着生源逐年减少、教师只出不进、教学质量止步不前等严重问题。为此,房山区实施了“教育移民”工程,让山区的孩子们走出大山,到城镇地区上学。市、区两级投入资金3.3亿元,在周口店、阎村镇新建了房山第五中学和良乡第五中学,并把官道中学和房山二中改建成千人规模学校,补齐了山区教育的“短板”。
位于周口店镇的房山五中在校生980余人,大多来自蒲洼、十渡等山区乡镇。校园内教学楼、实验楼、综艺楼、宿舍楼等一应俱全,还建有标准的多功能操场,给学生们提供了足球场、排球场、健身房等活动场所。科技馆、天文体验馆等构成的科技长廊,使学生们徜徉在科学知识的海洋中。
山里娃进城读书,不仅仅是硬件设施和环境上的改善,在干部教师组成上还实行了全员聘任制。房山区教委组建专家组,选聘了多名优秀教职工,此外还配有一批市、区级骨干教师到新校任教。
让孩子去“名校”读书是许多家长的心愿,如何确保学生都“有学上”,并能“上好学”?房山区不断深化教育综合改革,通过名校办分校等模式,吸收先进办学理念,引入了北京小学、黄城根小学、北京十二中等市区名校,让更多房山孩子可以在家门口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
在位于长阳镇的北京十二中朗悦学校里,校舞蹈队队员们正在舞蹈教室内进行排练。今年1月,校舞蹈队参加了北京赛区第二十届香港国际青少年艺术节初赛,并获得了金奖的好成绩。学校从学生的终身发展和育人的角度,通过不断创新与实践,陶冶学生的情操和气质,提高学生的审美观念和人文素养。
北京十二中朗悦学校是通过名校办分校引入的优质资源。该校执行校长郭建荣说,总部每年选派8名老师来朗悦学校授课,朗悦学校的老师也会被派到其他校区进行学习锻炼。
此外,房山区还加强与高等教育机构战略合作关系,落实高校附属学校合作项目,北京工商大学附属中学及附属小学等一批优质学校如雨后春笋般在房山大地开花结果。截至目前,房山区引入各类优质教育资源,覆盖3个学区、34所学校。高校支持中小学发展的学校7所,教科研部门支持中小学发展的学校11所,城乡一体化办学合作共建的6所学校(学区),名校(园)办分校(园)6所,市级统筹扩优学校7所,优质教育集聚效应初步显现。
如今,房山区“一环两带三区”的优质教育发展布局已基本成型。“一环”即平原地区教育发展环,由原来校际间点对点的城乡一体化单体供给模式升级为面对面的集团式供给模式,打造“一镇一品”学区制。“两带”即北沟、南沟两个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带,南部山区以北京教科院对口支持的周口店中学为引领,带动14所学校,打造“可持续发展乡村教育联盟品牌”;北部山区以北京教育学院对口支持的坨里中学为引领,带动8所学校,打造“美丽乡村教育联盟品牌”。“三区”即长阳、良乡、城关三个城镇教育聚集区,按照名校办分校、与高校合作、教科研部门支持3类合作方式,引进不同的优质教育资源,打造了3个教育高地。
本报记者 褚英硕 文并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