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褚英硕)延庆区“慈善+志愿+社会组织”关爱空巢经验交流会日前在旧县镇政府大礼堂举办。由乡土志愿服务队孵化成的3个乡镇助老服务协会,领取了社会组织铜牌,10名志愿者被评为“最美善行人”。
据了解,2016年4月,延庆区慈善“1+1”关爱空巢助老项目在大庄科乡启动。两年多来,在延庆区慈善协会的推动下,助老服务队不断壮大,从最初的1个乡发展到15个乡镇全覆盖。如今,全区137个村的902名志愿者,为1163位空巢老人提供专业化的上门服务,打造出“慈善+志愿+社会组织”的“造血式”山区农村助老模式。
养老难,农村的养老更难。农村老人收入水平低、身体状况差,导致最基本的生活需求都成问题。浓重恋家恋乡情结,让老人拒绝走进养老机构。“孤独、抑郁、没安全感,我们在调研中发现很多老人内心极度渴望被关心,又排斥陌生人走进他们的生活。”慈善协会负责人说,解决农村的养老问题,关键是服务者要走进老人内心,而本土的助老志愿服务队恰恰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
志愿者们都是土生土长的村里人,浓浓的乡情是志愿者服务的源泉。“我们帮助的都是村里看着我们长大的老人。”大庄科乡思语志愿服务队队员高稳荣说。志愿者大都和老人们有着几十年共同生活的经历,他们以亲人的情怀融入老人的世界,给老人生活上的照顾和精神上的慰藉。正是相似的生活环境,让志愿者和老人之间形成了一种默契,“老人需要什么我们就干什么。”除了做饭、洗衣服、打扫卫生、理发等保障老人的基本生活服务,志愿者还能根据老人的需求提供春耕、应急、农收、暖冬等个性化服务,让每一项服务都做到老人的心坎上。
记者发现,每名志愿者手中都有一本小册子《延庆慈善“1+1”关爱空巢助老项目制度汇编》,里面根据志愿者的经验总结制定了22项制度,比如理发服务每月1次,助农服务每次至少3小时等。
原来,延庆慈善“1+1”关爱空巢助老项目依托的是乡镇的“草根”服务队,为了解决“草根”服务队组织程度不紧密、自由随意发展的问题,延庆区建立了三级管理体系,区级以慈善为引导,镇级由志愿服务队队长内部管理,村级由小组长分片管理,而小册子中的22项制度是大家工作中遵守的约定。定立制度是为了更好地提供规范性服务,区慈善协会还会为志愿者们开展养老护理、家政保洁、理发等专业技能培训,提高志愿者服务水平。
2018年,该项目成功孵化了3个社会组织。这标志着延庆区在实践中探索出了以慈善协会为引领、志愿者为骨干、社会组织为载体的“慈善+志愿+社会组织”助老服务模式。由本土农民组成的“草根”服务队,正向着有制度、有组织、有管理、有要求的“正规军”不断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