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通讯员冯维静)马路凉棚为行人遮阳挡雨、隔离栏上的立体花盆缓解司机视觉疲劳、施划专用车位规范非机动车停放……这两天,细心的市民不难发现,通州城区的马路边多了不少新型城市基础设施,这些都是区市政市容委为提升城市管理精细化水平的创新做法。
昨日上午,笔者在新华西街与通惠南路交叉口看到,这里新搭建了一个遮阳棚。据观察,遮阳棚上凸下凹形状,离地3米左右,一侧固定在3根方形钢筋柱子上,顶部是蓝色祥云图案,展板上张贴着文明宣传标语。“最近下雨,这个棚子对于我们骑车人来说,实在是太及时了”、“我每天都要走这条路,特别是夏天头顶大太阳,有了这个遮阳棚,等红绿灯时也能停下来躲避阳光直晒”……采访中,市民纷纷为遮阳棚点赞。
“这是我们试点搭建的悬臂式遮阳棚,接下来,将在新华大街沿线路口设置18顶这样的棚子。”区市政市容委相关负责人介绍,作为全国文明城区,通州越来越注重对城市细节的改善。此次搭建遮阳挡雨的悬臂式遮阳棚来源于借鉴上海及杭州的城市管理经验,目的就是让通州百姓从细微处感受到这座城市的温度。
除此之外,区市政市容委还进一步规范非机动车停车管理。在所有商业街区,完善设置自行车停车指示牌,共计新增、更换233块,7月底前完成安装;合理施划自行车停车位,还特别设置了残障车专用停车位,确保精准停放自行车及特种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