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刘菲菲)市爱卫会、市卫计委前天公布,监测数据显示,自启动“健康北京灭蚊行动”一个多月来,北京成蚊密度下降了53.5%。不过,眼下已进入蚊密度高峰期,蚊媒传染病风险仍存在。
据了解,市爱卫会、市卫计委于今年5月启动了以“清洁家园,灭蚊防病”为主题的健康北京灭蚊行动,通过全方位宣传灭蚊行动和防病知识,动员居民参与清除蚊虫孳生地。各区还组织专业有害生物防治公司,对辖区内公园绿地、居民社区、河湖沟渠、拆建工地等,场所开展了有效控制活动。
监测数据显示,第一阶段灭蚊活动取得初步成效,全市成蚊密度下降率达53.5%,其中居民区下降59.3%,公园绿地下降53.9%,比去年同期密度下降了11.3%。其中,延庆区成蚊密度控制达到国家A级,海淀、西城、通州等7区达到国家B级。
尽管如此,各区灭蚊行动进展不平衡,蚊虫孳生地尚未得到全面治理,许多公园绿地、建筑工地等场所没有进行清理,因此,7月16日至20日、8月13日至17日还有两次全市统一灭蚊活动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