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记者一行来到位于门头沟区石门营的S1线石厂站,站外道路整洁干净,车站广场旁的绿化带,工人正忙着栽种绿植、铺设草坪,浇水降温降尘。
就在3个月前,这里的景象还截然不同。车站外的空地挤满了乱停的机动车、三轮车,20多个无照摊贩见缝插针,将车站外堵得水泄不通。地上到处是吃完的烤串竹签、废纸巾等垃圾,夹杂着一滩滩污水;一刮风,塑料袋满天乱飞,烟熏味儿一直飘到附近的石门营新村小区,居民对此很是头疼。
居民打电话反映这一问题,城管来了,摆摊的跑了;城管走了,摆摊的又来了。小贩、乱停车车主和行政执法人员打起了“游击战”。
3个月前,石门营新村党支部书记和小区居委会主任把这个问题带到了永定镇党委、政府班子会上。今年,永定镇在“街乡吹哨 部门报到”的基础上,探索“1+N”信息反馈渠道,提升响应效率。建立以“互联网+综治执法,指挥平台”为基础,多种传统渠道为补充的问题发现、反馈网络,把“吹哨”主体下沉至村居,每月邀请一名村支部书记、社区居委会主任列席镇党委、政府班子会,针对,工作、综治维稳、安全整治、党群工作、民生保障等5大类16项问题,由村居直接吹哨,形成“村居吹哨、党委统筹、综合施策”的工作机制。
石门营的“哨子”吹响,当地相关部门迅速回应。门头沟区公安分局治安支队、交通支队、区交通局、区城管执法监察局4部门各派出行政执法人员,组建“S1线综合执法小分队”,常驻在永定镇政府,专门负责S1线周边沿线的环境综合整治。
门头沟区公安分局治安支队派出一名执法经验丰富的副队长负责治安秩序,强化对违法行为的震慑力;交通局、交通支队派出专业执法人员纠正违法行为的同时,在石厂总站设立隔离栏杆,从根本上减少车辆乱停乱放;城管队员加大巡查力度,根据游商摊贩高发的时间段往返巡查,避免反复。
“有了常驻的综合执法小分队,困扰我们好几个月的问题,短短两周就解决了。”永定镇党委书记周杨说,依托综合执法,,该镇建立了“定人员、定目标、定职责、定任务、定流程、定考核、随时会商”运行机制,及时与区综治部门对接,成立由区综治办牵头,包含19个区级单位、11个镇级部门的综合执法,工作组,并组成各专项工作综合执法小分队,常驻属地开展联合巡查检查和综合执法行动,有效提高治理成效。
门头沟区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介绍说,该区共有28家单位共同参与“吹哨报到”工作机制的落实,制定了细致的落实方案和严格的考核体系,列明了14项具体的考核标准和任务内容,有效推动了大峪街道背街小巷整治、城子街道老旧小区,难题等以往顽疾的解决。
本报记者 高珊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