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 本地新闻>正文

本市耕地保护有了“北京模式”

时间:2018-05-29 18:27:49    来源:京郊日报    浏览次数:    我来说两句() 字号:TT

  本报讯(记者刘菲菲),的北京,如何在耕地高效利用情况下,保护耕地质量?昨天,记者从市农业局土肥站获悉,本市围绕绿色生态、循环低碳、治养结合等综合治理技术,已形成了耕地质量保护的“北京模式”。

  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全市耕地数量从新中国成立之初的1000万亩急剧减少到现在的150万亩。为保障生态安全、应急供应,北京都市现代农业对耕地的利用达到了,,平均复种指数1.6,部分蔬菜大棚甚至达到2,为全国,。

  高强度的利用,让北京最早感受到耕地质量保护的紧迫性。市土肥站站长赵永志介绍说,北京在耕地保护利用方面,有着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跨越迈进时的成功经验。对耕地质量建设已从单一项目上升为系统工程,从绿色生态、循环低碳、治养结合等多角度进行综合治理。

  专业的技术体系农民虽然说不太清楚,但大伙儿近年来明显感觉施肥简单了,不用为选用肥料伤脑筋。到了需要施肥的季节,只需登录市土肥信息网,三五分钟就能根据自己耕地情况打印出一张量身定制的用肥“处方”,还可在线与区土肥站订购专用配方肥,便捷高效。这是市土肥站打造的“智慧土肥”系统,是测土配方施肥的升级版。赵永志介绍说,该站利用GIS布点、GPS定位,设立了170个耕地质量定位监测点,采集土壤样品5万个,获得土壤数据600多万个,并与北京第二次土壤普查和30多年京郊耕地质量长期定位监测所获得的大量数据整合,建成了北京市土壤数据库,实现了全市耕地质量的动态监控。

  为确保“土肥大数据”真正落地,市土肥站主导搭建了物化技术物流网,农资生产企业、经销企业由生产经销商转变为技术服务站点,形成了一条龙式、站企结合式、连锁配送式、农资加盟式和科技入户式等服务模式,破解了卖化肥的无技术、有技术的无实物的化肥流通体制难题,推动了水肥一体化精准调控技术应用,全市化肥利用率提高了9个百分点。

  测土配方施肥减少化肥用量是“治标”,增施有机肥培肥地力则是“治本”。据了解,从2007年开始,市土肥站推动实施了有机肥培肥地力示范工程、耕地质量提升与田园清洁行动、生态标准园创建等项目,有机肥补贴标准也从开始的每吨250元增加到每吨600元。好项目、好政策调动了农民“养地”的热情,十多年来,全市共推广耕地保护技术4276.7万亩次,化肥用量减少近40%、土壤有机质提高近20%,农作物增产124.6亿公斤、农民增收节支达39亿元。


注: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

请选择您浏览此新闻时的心情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本文共有人参与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