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赵语涵)如今,在昌平沙河棚改拆除工程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置项目现场,以往只能用于填埋和堆放的建筑垃圾被加工成再生道路材料、再生墙体材料、再生混凝土骨料等不同种类的再生产品。无独有偶,在北京通州环球主题公园、朝阳孙河,越来越多的建筑垃圾开始重生,实现了从“无处安放”到“循环利用”的,蜕变。建筑垃圾如何实现蜕变?近日,由市住建委会同市发改委等10个部门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建筑废弃物资源化综合利用工作的意见》,给建筑垃圾如何安放指出新路。
据统计,2017年度北京市拆除5985万平方米违建,2018年还将实施4000万平方米的违建拆除。急剧增长的建筑垃圾问题,给城市的发展建设提出了新的课题。为此,市住建委联合相关部门,共同起草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建筑废弃物资源化综合利用工作的意见》,提出探索建筑垃圾现场资源化处置模式,同时打通再生产品出口,鼓励社会各方共同参与,加速建筑垃圾“变废为宝”。
为提高资源化处置效率和利用比例,意见提出拆除类项目,应当在拆除现场实施建筑废弃物资源化综合利用。需要转运或现场无法实施资源化综合利用的,应按照相关规定将建筑废弃物运至有资质的消纳场或固定式资源化处置工厂进行合理处置。此外,为拓宽资源化处置与综合利用费用来源,意见还提出资金支持与政策扶持两大创新举措:一是提出“疏解整治促提升”专项行动资金可用于支持各区违建拆除产生的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处置与综合利用费用支出;二是提出资源化处置企业可按照相关规定享受税收优惠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