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 本地新闻>正文

党政群共商共治解朝阳区居民难题

时间:2018-05-11 14:32:31    来源:京郊日报    浏览次数:    我来说两句() 字号:TT

  地处三元桥商务区的朝阳区麦子店街道霞光里社区35号院,曾是一个特殊的存在。一排危旧平房夹在两栋楼房之间,到处是私搭乱建,最多时蜗居了41户人家。如今的35号院脱胎换骨,焕然一新。在整个改造过程中,街道、社区、产权单位、居民共商共治发挥了大作用。

  昨天,记者走进平房住户乔月芝家。推开门,厨房、卫生间一应俱全,卧室、客厅合二为一,宽敞整洁。

  乔月芝住在这里已15年,如今的生活环境是她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以前最怕下雨,因为一下雨屋顶就漏,外面的泥路没法走。屋里没暖气,冬天根本没法住。最让人头疼的是上厕所只能去平房后面的公厕。”

  霞光里社区35号院的平房建于上世纪80年代,最早是地质仪器厂工棚,后来成了产权单位的职工宿舍。17间小屋每个面积只有18平方米,由于家庭人口数量增多,一些居民在平房对面的车棚外搭起了违建,导致过道只有80厘米。

  为了改变现状,街道、社区协调产权单位地质仪器厂召开了3次筹备会,商议解决平房问题。街道通过党政群共商共治机制,将地质仪器厂纳入居民议事平台,使厂方认识到反哺社会、服务居民的意义。最终,厂方决定投入资金200万元,用于平房改造工程。

  平房怎么改,社区居民议事厅召开了20多次会议。乔月芝作为平房户代表,参与了整个议事过程。“和街道、社区、房屋产权方一起,大家有什么诉求、难处,一项项讨论。”经过近一年的协商,,改造方案敲定,由产权方出资,对危旧平房实施就地翻建。2016年5月,改造工程动工。改造完成后,17户居民搬进了厨卫独立、管道供暖、分户配电、明亮宽敞的房子里,每间房的建筑面积从18平方米增加到30平方米。

  党政群共商共治的工作机制,还解决了35号院停车难的问题。35号院院内仅有30个停车位,却登记了120辆车。为此,街道积极与35号院西侧停车场的产权单位进行沟通,召开了十余次座谈会争取支持,进行停车场改造项目。经过翻新改造后,可为35号院居民和地区商务楼宇的企业职工提供120个停车位。

  麦子店街道自2011年起开启向群众问需的大门,逐步形成了党政群共商共治机制,并深入开展街道、社区、社会单位三个层面议事协商。通过开展街道层面议事协商,针对需要区级职能部门协助推动解决的民生项目,努力争取上级部门支持;通过开展社区层面议事协商,发挥党支部引领带动作用,动员号召社区党员群众参与社区楼院自治、楼门文化建设;通过开展社会单位层面议事协商,共建共享,吸纳地区社会单位投入资源参与共商共治。 本报记者 褚英硕

 

注: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

请选择您浏览此新闻时的心情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本文共有人参与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