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 本地新闻>正文

朝阳区孙帅 巧手剪锦绣

时间:2018-05-05 15:30:09    来源:京郊日报    浏览次数:    我来说两句() 字号:TT

 

  ●刘连良

  朝阳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剪纸艺术传承人孙帅外表给人以文质彬彬,笑容可掬、儒雅、和蔼印象。

  剪纸,在笔者的印象里多为手巧的老年妇女的佳作。上世纪七十年代我结婚时,深谙此道的母亲便亲手为我剪了一幅“喜花”,贴在玻璃窗上。那是一个中间为囍字,左右配有龙凤呈祥图案,还有喜鹊和蝴蝶及花卉为衬托的新婚“喜花”,吉庆的图案、精美的刀工让客人们啧啧称赞。至今,那剪纸的样貌依然牢记在我心中。“喜花”作为剪纸作品中的主要成员,常用于婚嫁喜庆时装点室内陈设之用。在我国民间流行甚广的各色窗花,千百年来都是深受老百姓青睐的艺术品。

  引领幼年孙帅步入神奇的剪纸艺术之廊的是他奶奶。奶奶就是个山东农村的普通老太太,老人年轻的时候就心灵手巧,尤其是擅长剪纸技艺。在这个几代单传的家庭里到了孙帅这代,还是“独苗”。

  打小跟着奶奶一起生活,幼时的小男孩儿淘气好动,奶奶为收住孙子的心才一点一点引着他接触剪纸,不想小孙帅还真对剪纸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度过了开始时枯燥无趣的学习期后,小孙帅拿起报纸三叠两叠后再动手剪出来一个“喜”字或者“五星”时都喜出望外,到后来又学会了剪出金鱼、骏马、花草等;春天来了,奶奶又教给他剪飞舞的小燕子、戏水的野鸭、耕地的老牛等动物,栩栩如生的图案对于年幼的孙帅来说,具有神奇的吸引力。孙帅记得这些年他剪的最多的是“囍”字,因为“囍”字好剪。四十多年过去了,他还能几剪子下来就出一个“囍”字,他愿意把满堂的喜气送给天下有情人。

  这么多年剪纸的爱好一直伴着孙帅成长。参加工作后,也没扔下这手民间绝活。为此他学过装潢设计,又在,工艺美院学过装饰,这些对剪纸都很有帮助。综合这些艺术,对剪纸的技法和形式上都有促进作用。剪纸看似简单,其实很难,这是一门综合艺术,你对生活的理解,对未来的向往,以及手上的功夫。孙帅说:“剪纸艺术对提升人的文学修养、文化传承都很有好处。我最擅长喜庆和生肖剪纸,我的艺名就叫喜娃,喜娃就是喜庆的小孩儿。喜庆剪纸,传统元素比较多,比如福、寿,我加入了一些现代元素,表现新的生活。传统剪纸讲究形似,而我学过美术,所以会设计构图,更加追求唯美。过去人们常用大红纸来剪喜字、福字。现在,我在用纸上也探索变化,除了红纸以外,也用卡纸、彩纸、宣纸。2013年,爱尔兰建国日,我设计了两幅作品。其中一幅用代表爱尔兰的三叶草和代表朝阳区的凤凰来表现,另外一幅用的是爱尔兰竖琴和中国牡丹花,通过立体剪纸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如今,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孙帅仍醉心剪纸的创作。还成为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他将所学的国画山水、平面装潢设计融入剪纸艺术之中,其作品多次参加了全国、省、市比赛并获得多种奖项。特别是他的剪纸漫画,在朝阳区廉政文化展上,以全新的视角,得到了参观者的好评。

 

注: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

请选择您浏览此新闻时的心情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本文共有人参与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