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高珊珊)今年,本市将完成1141条背街小巷环境整治提升。记者昨天从市城市管理委获悉,到6月底之前,全面完成街道层面“街巷长”设置,有条件的乡镇试点推行“街巷长”。
背街小巷是城市的里子也是百姓的面子,更是城市治理的缩影。整治提升背街小巷对更好地保护古都风貌、切实改善群众身边环境质量、提高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
去年,本市研究制定《首都核心区背街小巷环境整治提升三年(2017-2019年)行动方案》,提出“十无一创建”的背街小巷整治提升标准,即无私搭乱建、无开墙打洞、无乱停车、无乱占道、无乱搭架空线、无外立面破损、无违规广告牌匾、无道路破损、无违规经营、无堆物堆料,创建文明街巷。
据统计,一年来,全市共有1862条背街小巷开展环境整治提升,其中750条基本完工,达到“十无”标准的211条;招募小巷管家3422名。
但是,在实际的提升中,仍有部分背街小巷的整治提升未按照设计管理导则细化,在施工中未全面按照设计导则的标准实施,乱停车问题仍然比较突出。尤其是城乡结合部一些区域的背街小巷,垃圾和堆物堆料清理不及时问题较为严重。
今年,本市将进一步推进背街小巷环境提升,朝阳区、海淀区、丰台区、石景山区及通州区建成区按照“八无两规范一创建”,城乡结合部地区按照干净整洁、规范有序的标准,完善问题台账,精心组织设计施工,打造高质量背街小巷。在整合制定背街小巷设计方案时,推行街区责任规划设计师,多方征求居民意见,把百姓的需求纳入设计规划中。
全市推行街巷长制、推广建立小巷管家队伍。6月底前,全面完成街道层面“街巷长”设置,有条件的乡镇试点推行,提高背街小巷日常精细化管理。区、街道(乡镇)分别设立总街巷长、副总街巷长和街巷长办公室,由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担任区级总街巷长;由街道(乡镇)主要领导担任街道(乡镇)总街巷长;街长一般由处级干部担任,巷长一般由科级干部担任。设置街巷长公示牌,方便群众监督。
9月底前,全市所有街道完成“小巷管家”招募注册工作,实现背街小巷“小巷管家”全覆盖;有条件的乡镇试点开展建立“小巷管家”队伍。“小巷管家”由辖区居住、生活和工作的居民担任,纳入本市“管城理市”志愿服务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