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春节,回村里老宅,还是挤在城里60平方米的楼房过年,对于岳涛一家人来说,不再是难题。
昨天上午10时,通州区潞城镇兴各庄村,8岁的岳懿轩在爸爸岳涛的帮助下,支起小方桌,和邻居家的小姐妹坐在暖和的正房走廊里写作业。东厢房内,奶奶顾玉伶打开水龙头,就着热水清洗新买的杯盘碗筷。
“今年终于又能在村里过大年了,后街的燕奶奶、前街的赵大姐也都搬回来了,小年前后还要来家里拜早年,得早点做准备。”顾玉伶一边洗碗,一边盘算着下午要和燕奶奶一起到村老年驿站跳舞。村老年驿站同样进行了煤改电,在一台25匹大功率空气源热泵机作用下,老年驿站里特别暖和。
瞅着母亲脸上不自觉露出的笑容,岳涛心里也挺高兴:“还是村里住着宽敞又舒坦,白天我和爱人不在家时,老人、孩子甭管是锻炼身体、写作业还是嬉戏,都有伴儿。”岳涛说,这多亏了村里实施煤改电。
以前,和村里其他人家一样,岳涛家过冬前需要囤上满满一煤棚黑煤。冬季,每天晚上8时要添煤,晚上11时封火,第二天凌晨5时就要裹着厚棉袄出屋添煤,不仅辛苦,院里还很脏。岳涛的工作地点在首都机场附近,由于工作需要,他和爱人有时住在单位,夜里只能由老母亲添煤,岳涛总是悬着一颗心。为此,岳涛带着全家搬到通州城区的楼房居住。今年已经61岁的顾玉伶在村里住了大半辈子,搬进楼房后,总觉得不自在。
去年,兴各庄村实施煤改电工程,岳涛家装上了两台空气源热泵,不仅室温保持18℃以上,还有了24小时热水。一家人商量后,决定把老宅重新装修。女儿放寒假后,全家人搬回村里居住。不仅是岳涛一家。兴各庄村煤改电后,至今已有10多户进城村民搬回村。“距离小年越来越近,搬回来的村民越来越多,村里也越来越热闹。”村支书朱建生说,以前,随着在通州城区买房的村民增加,村里的冬天越来越冷清;如今,村里的冬天不再寂寥,村文化活动室里,音乐声、歌舞声从早上7时一直响到下午5时,晚上家家户户的灯光将村庄映衬得格外温暖。
本报记者 高珊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