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 本地新闻>正文

大石窝镇辛庄村厨余垃圾成了好肥料

时间:2018-01-24 10:10:49    来源:京郊日报    浏览次数:    我来说两句() 字号:TT

  昨天8时,房山区大石窝镇辛庄村的5名保洁员,驾驶垃圾车,挨家挨户收垃圾。

  村民家门前摆放着绿色、蓝色两个垃圾桶。绿桶里放菜叶、剩饭、杂草等可腐烂垃圾,蓝桶里放泡沫、塑料袋、易拉罐、废纸等不可腐烂垃圾。

  “现在,我们村的垃圾不再是‘垃圾’,变成了宝贝,不出村就能变成好肥料,村里的环境越来越美了。”保洁员老崔说,这归功于村里把垃圾分类写入了村规民约,将垃圾分类回收与基层党组织网格化管理相结合,村民的思想观念与生活方式在不断改变。

  村支书武学俊说,村里为每户配发两个垃圾桶,督促村民做好垃圾分类。“垃圾分类说起来易,但要让村民改变观念、养成习惯很难,但是我们有招儿!”武学俊指着一户村民家门口的垃圾桶卖起了关子。

  每户村民家门前的垃圾桶上都有不同的编号,难道这妙招就与编号有关?

  “此编号为村民垃圾分类成果监督编号,每户门口垃圾桶根据小组编号、组内责任党员编号、农户编号区分。”武学俊解开了记者的疑惑,全村划分6个网格,每个网格设置1名小组长、1名协管员和多名参与员,负责网格内人、地、物、事、组织的运行管理。保洁员除了每天清扫街道卫生外,还对村庄垃圾分类起到监督作用,对责任区内的村民垃圾分类情况进行评分,每周将评分结果上交给网格长。村里定期根据各户垃圾分类情况进行评选,评出红黄榜。分类彻底、效果好的在红榜上进行公示,给予奖励;对分类效果后进户,在黄榜上曝光,进行教育整改。有了适当的奖惩机制,村民实施垃圾分类的积极性提高了。

  村保洁员每天按时分类收取垃圾,将可腐烂垃圾运送至易腐垃圾资源化处理,,经过发酵变成有机肥;其它垃圾运送至垃圾填埋场进行填埋处理,实现无害化;可回收物送至物资回收系统,实现资源再利用。

  位于村西新建的易腐垃圾资源化处理,里,两台易腐有机垃圾资源化处理设备正在运转,日处理量可达2吨。项目负责人李桐说,保洁员将可腐烂垃圾运来,经筛选后放入设备。垃圾经过粉碎脱水后,经自动进料装置进入发酵仓,加入1.5公斤的微生物菌种,在高温好氧微生物的作用下,经过24小时发酵,就生产出有机肥,供村民免费使用,用来种花种菜。

  丁玉福家种了4亩瓜果蔬菜,用上了村里免费提供的有机肥。“以前,垃圾随意倾倒现象严重,风一吹,塑料袋漫天飞;夏天,腐烂的垃圾味道刺鼻,能传出好几里地远。”丁玉福说,现在,垃圾变成了有机肥,既实现了资源循环利用,又保护了环境,一举两得。本报记者 褚英硕


注: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

请选择您浏览此新闻时的心情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本文共有人参与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