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老人多上下楼不方便,停车位越来越紧张,适老设施不足……这是海淀区毛纺北小区居民列出来的老旧小区改造“菜单”。紧接着,囊括加装电梯、新建立体停车库、增设老年驿站等项目的改造方案出炉。
与“十二五”时不同,本市新一轮老旧小区改造既有必改的基础类,又有根据居民意愿而定的“自选类”,小区像点菜一样,挑选改造项目。
施工方北京建工集团介绍,海淀区毛纺北小区正成为这一轮改造的首个试点,改造工程已经启动,年底基本完工。
菜单:分基础项目和自选项目
从2012年开始,本市就开始了老旧小区的改造,今年将启动新一轮改造。前后5年的变化,负责毛纺北小区改造的北京建工项目部执行经理林磊最清楚。5年前,北京老旧小区改造启动的首个试点——甘家口小区1、3、4号楼就由他和工友们操刀完成;5年后,他负责的毛纺北小区是新一轮改造的首个试点,要为全市类似的小区探路。
毛纺北小区建于1992年,9栋居民楼,居民大多是原北京市毛纺厂的退休职工,60岁以上的老年人就占居民总数的20%。按照上一轮老旧小区改造的原则,这种1990年后建成的楼基本上很难入选。
“上一轮的改造内容也不太适用于毛纺北小区。”林磊说,小区里的居民岁数越来越大,对电梯、养老设施的渴望也越大。再一个,上一轮改造主要包括抗震加固等内容,对1990年后建成的老楼也不太适用,居民其实更需要的是停车、活动空间等能解决痛点的内容。
于是,毛纺北小区的改造项目,既有节能改造、室内给排水改造、环境综合整治等基础项目,也有加装电梯、建设立体车库、增加养老驿站等自选项目。
记者了解到,毛纺北小区9栋居民楼中,有8栋都没有电梯,涉及54个楼门。根据计划,每个楼门都将加装电梯,共加装54部电梯,实现电梯全覆盖。
沟通:协调小组办大事
“有两户已经同意加装电梯。”昨天一大早,毛纺北社区居委会主任谢玉华盼来了一位楼长的“喜报”,转身在笔记本上划掉两户的门牌号。
她的这个写满字的笔记本上,记录着毛纺北小区加装电梯的曲折过程。
笔记本上,每一户不同意加装电梯的原因都全部注明。有些的确是对居民有影响、待解决的难题,要把这些协调反馈给建设施工团队;还有一些则是居民的担心和顾虑,需要反复沟通,给居民吃颗定心丸。而在居民之间沟通和协调的,是囊括了居委会、楼长、普通居民、施工企业等多方在内的协调小组。
这样一个看似简单的小组,却通过反复沟通、互相协调办成大事。过去两个多月的时间里,毛纺北小区需要加装电梯的54个楼门中,已有31个楼门的居民实现100%签字同意。剩下23个楼门,大多都是其中一两户还没有同意。
更难能可贵的是,协调小组又开始在老旧小区改造的其它项目中发挥作用。按要求,屋内给排水改造也需要征得每户居民同意。在找居民签字同意的过程中,同一支协调小组再度上岗,复制加装电梯时沟通的经验,目前也已征得近20个楼门居民的同意。
方案:每个楼门“定制”电梯
8月,北京建工项目团队开始进场。第一件事是向每家发一张卡片,标着每栋楼、每个楼门负责总体协调、土建、门窗改造、上下水改造的责任人和联系方式。紧接着,各种问题像雪片一样飞过来。
这直接造成了规划图纸上不同的楼门间不一样的改造方案。即使在同一栋楼,不同楼门的电梯连轿厢横向、竖向都不一样。林磊以其中的11号楼举例,这栋楼是U形结构,9单元恰好临近拐弯位置,如果像其他楼门使用竖向电梯,就会遮挡周边居民光线,为此特意改成了更适宜的横向电梯。
有的居民认为电梯井影响采光,方案就调整成透明玻璃的;也有的老人说透明的电梯容易晕眩,于是方案又改成电梯井透明、轿厢不透明。“最终,方案数度调整,每个楼门都有各自的一套方案。”林磊说。
除了加装电梯外,毛纺北小区还将在物业楼北侧建设一座立体停车设施,为小区新增车位近100个;同时将小区内原有配套用房欣德公寓改造为面向老年住户的老年服务驿站,未来将提供老人照料、娱乐、健身等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