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际新闻 > 国际观察>正文

林珲:“大地图”时代将成精细化管理与社会服务重要标志

时间:2019-10-28 17:32:15    来源:消费日报网    浏览次数:    我来说两句() 字号:TT

  10月15至16日,主题为“GIS——助力世界可持续发展的智能神经系统”的2019年易智瑞用户大会在北京国际会议,举行。来自国家多个部委的负责人、企业代表、国内外地学界的专家和学者约5000人参加了本届大会。

  2019年易智瑞用户大会现场宾客云集

  国际数字地球学会中国国家委员会副主席、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江西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学院院长林珲在全体大会上做了题为《精细化管理的大地图时代》的主题报告。他开篇即指出,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正在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新时代,其特色就是政府部门和企业的管理文化将进入一个精细化的“新常态”。在这种新常态下,我们所提供的服务要向“及时”和“到位”的理念和模式转变。比如,在城市的精细化管理方面,全国很多城市设立了“街长制”。在国土环境管理方面,“河长制”等山水林天湖草责任制也正在推行。

  国际数字地球学会中国国家委员会副主席、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江西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学院院长林珲

  林院士谈到,地图作为信息载体,其制作水平可以反映一个国家的科技发展水平,其应用则可以衡量一个国家的管理水平。在当前的大数据时代,地图已经成为精细化管理的重要基础平台。本次报告中“大地图”的说法,源自于其导师陈述彭先生。所谓“大地图”,就是指地图不仅仅从纸张走向数字,从二维平面走向三维立体,还从基于历史数据的静态统计走向网络化实时计算的动态模拟,从人和图的物理分离走向“人图一体”的虚拟地理环境,从信息的综合表达走向地理人工智能。它的特色有动态、立体(虚拟)、智能等。

  我们知道,城市的很多问题都离不开管理。而支撑城市发展非常重要的方面就是基础设施,它们是城市发展的生命线。当前我国正处在快速城市化进程中,2015年城镇化率达到56.1%。在2050年之前,中国的城市化率将提高到70%以上,而城市发展所需要的基础设施的投入,大约在40万亿~45万亿元人民币的数额。

  城市基础设施的安全需要全天时与全天候的监测网络。过去20多年,我们一直在关注如果基础设施像人体一样出现病态以后,该如何监测。对于这个问题,大家更多地把眼光投注到地下和半地下,地下和半地下空间的开发以及地下三维信息系统的发展已经成为非常关注的问题。

  因为出现了很多类似城市地下开发造成土地塌陷这样的问题,造成了很多人对于城市基础设施健康的恐慌。因此,我们急需一种“城市CT”,就像在医院做CT扫描检查到一些疑难的地方请医生会诊那样,我们也需要实时,甚至是定时地对我们的城市进行大范围的扫描,建立从卫星到地面的综合观测系统。利用这些系统,我们就可以对基础设施进行诊断。林院士长以香港国际机场跑道沉降动态监测地图的实际案例,展示了这种城市CT的重要性和有效性。

  紧接着,林院士指出,现在越来越多的地理科学实验必须得在虚拟空间中展开,而没有办法在真实的空间中展开。比如三峡工程,鄱阳湖的控湖,以及核电站核泄漏的控制。我们不可能丢一个原子弹,只能在虚拟的城市和地球上做这些研究。我们需要一种带有时间和空间,同时又有地理过程的系统,我们叫它虚拟地理环境。林院士此前与伦敦大学学院的迈克尔·巴蒂院士合著了一本书就叫《虚拟地理环境》,这本书被翻译成多国文字发行。虚拟地理环境可以为大型开发计划和工程的设计提供不破坏真实环境的生态影响评估实验平台。

  现在,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利用虚拟的环境来做应急救灾的模拟,甚至发现真实地图和虚拟地图已经在越来越多的地方影响到我们的日常生活。我们希望将来会有一个虚拟的地理环境,为我们的虚拟地理实验提供更好的平台。我们不光有异构的数据库的支持,我们不光有多维的各种表达系统和模拟系统。我们同时还有一个虚拟的工作站台,大家来自不同的地方,能够共享同样的平台。我们讲人类命运共同体,其实很重要的东西就是共商、共建和共享,希望虚拟地理环境可以提供这样的平台。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登、转载的各种稿件、图片均有可靠的来源,目的是为了传播更多的信息, 并不代表新讯网观点,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本站自动屏蔽违反《广告法》词语。

请选择您浏览此新闻时的心情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本文共有人参与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