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际新闻 > 国际观察>正文

三峡集团:GIS技术助力数字化战略落地

时间:2019-10-21 18:17:27    来源:消费日报网    浏览次数:    我来说两句() 字号:TT

  10月15至16日,主题为“GIS——助力世界可持续发展的智能神经系统”的2019年易智瑞用户大会在北京国际会议,举行。

  2019年易智瑞用户大会现场

  来自国家发改委、工信部、民政部、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住建部、交通运输部、水利部、农业部、应急管理部等多个部委的负责人,中石油、中国移动等多个企业的代表和国内外地学界的专家和学者约5000人参加了本届大会。

  中国三峡集团有限公司信息,应用处副处长朱强博士在会上分享了GIS、遥感、BIM等技术,在流域管理、工程建设、枢纽管理、移民管理等方面的应用实践。

  中国三峡集团有限公司信息,应用处副处长朱强博士

  朱强博士指出,流域的水电开发是三峡集团的第一主业,因此集团的数字化战略首先是围绕流域梯级水电工程的全生命周期管理。从技术维度来讲,一个是流域层面,主要基于GIS技术打造的流域基础地理信息平台及相关应用,也叫“数字长江”;一个是工程层面主要基于BIM技术实现的“智能建造”。

  在“数字长江”方面,三峡集团面向流域梯级调度与水资源管理,正在基于GIS平台对流域进行全要素记录和数字化重构。这些全要素包含自然要素和社会要素,如水文、气象、泥沙、环境、灾害、移民、枢纽等,目标是建设成为流域智慧化平台。

  当前,基于这个平台,已经实现了一系列应用。比如,可以直观了解全球项目概况及分布,也可以通过对不同历史时期的影像分屏对比,了解工程进度,还可以通过航空影像,了解电厂概貌和周边地形情况。同时,平台还可以对水雨情、水文、地质灾害、地震与灾害等进行监测和预报。

  接着,朱强博士以一个鱼类放流的例子,详细阐述了平台在生态环境方面的应用。他介绍,为了减小水库对洄游鱼类的影响,中华鲟研究所每年在坚持中华鲟等,鱼类的放流活动。但是从2015年开始这个放流活动就与往年有了不同,不同在哪?一个是它和地理信息平台,也就是GIS有了关联,另外是和互联网+有了关联。

  鱼类放流应用展示

  其具体做法是,首先是在中华鲟的身体植入芯片做了标记,植入标记之后再在放流点进行放流。同时,会在长江沿岸设置10多个雷达听筒。当鱼游经听筒的时候,这些听筒可以听到它们的信息,并上传到GIS平台。这样,就可以了解放流鱼类的轨迹情况以及活动的情况。每年放流结束之后,中华鲟研究所的科研人员都会基于这个平台来了解每条鱼经过了哪些点,游了多长时间,或者在哪个听筒附近鲟鱼待的时间较长。对这些信息分析之后,再研判这些站点的水质和水温情况,从而对后续的鱼类放流提供参考。

  紧接着,朱强博士还介绍了三峡集团基于BIM技术的“智能建造”工程实践。三峡集团的工程建设主要以物联网技术为基础,并结合GIS和BIM平台,进行数字化应用系统的开发和应用。


  智能制造理论

  其中,基于“全面感知、实时控制以及真实分析”这三个智能制造的理论,三峡集团开展了数字大坝的实践,主要是针对300米级拱坝在施工过程中温度的控制以及结构性能的变化。这项工作也获得了2015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在移民管理方面,水电站建设前期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移民。移民工作影响关系着整个水电工程的开发进度。在移民管理过程中,如何做到随时查看实物指标,确保移民安置资金准确无误地分配到每一个移民的手里,以及各级政府对于移民安置效果如何评价?基于这三个方面,三峡集团从2010年左右就开始建设移民管理信息系统,从第二期就开始结合GIS平台进行独立评估的相关工作,现在已建立了三期,正在加入一些智能化的工作。这个移民信息系统的建设也覆盖了移民业务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包括规划设计、安置实施和后期管理三个方面。目前这个系统已经在国内外的多个工程中成功使用,包括国内的白鹤滩以及巴基斯坦的卡罗特、科哈拉、苏阿皮蒂等等。

  朱强博士还分享了三峡集团基于GIS和BIM平台进行坝区管理的应用探索。,,他指出,三峡集团除了水电工程开发之外,目前也正致力于长江流域的大保护工作。他相信,在这个工作中地理信息等技术也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登、转载的各种稿件、图片均有可靠的来源,目的是为了传播更多的信息, 并不代表新讯网观点,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本站自动屏蔽违反《广告法》词语。

请选择您浏览此新闻时的心情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本文共有人参与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