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349亿美元、7个研究所、5千多名研究员、近8.5万名中国员工……这组数字是三星在华产业升级的阶段成果。
1992年,三星进入中国市场后,27年来紧紧抓住中国经济高速发展大“势”,针对中国产业结构调整的需求,持续布局产业升级,在华投资实现了从劳动密集型产业向技术密集型产业转型,交出了一份高质量发展的答卷。
因势进入中国,引入新技术新模式
三星27年在华发展中,离不开对不同阶段“势”的把握。1992年,中国将机械电子、石油化工、汽车制造和建筑业列为,发展的新支柱产业,强调通过技术改造促进产业结构调整。
刚刚进入中国的三星因势而谋,先后在天津、苏州、惠州、东莞等沿海城市投资建厂,引入电子产品、家用电器等整机类产品生产线,为当地经济发展带来新技术、新模式、新机遇,推动了中国电子产业快速发展,也满足了中国消费者对高品质电子和家电类产品日益增长的需求。
1995年,在进入中国市场三年后,三星集团中国总部在北京成立,标志着三星开启与中国市场的深度融合,以更加本土化的企业形象立足中国市场,用高品质产品为中国消费者创造美好生活。
↑三星在华发展三阶段示意图
应势融入中国,率先开展本土研发
2000年起,随着中国制造业的腾飞,中国开启探索“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面对新形势,变则通,通则久。三星决定摆脱以往单纯的组装生产模式,加大在华多元化投资,于2005年起陆续进入金融、重工、服务等领域,积极探索新型工业化道路。
与此同时,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中国消费者对于高端化、个性化、多元化商品的需求日盛。针对这一趋势,三星率先在华设立独立研究所,组建了一支科研团队,转向本土化研发生产模式。
三星提出了“本土化开发,让技术贴近生活”的原则,把研发“满足中国消费者需求”的技术和产品作为目标,完成了从设计、研发、采购、生产到销售、售后服务的完整的本地化产业链体系,实现了与中国市场的深度融合。
顺势贡献中国,加速推进产业升级
依靠科技进步、管理创新等为驱动,构建现代产业发展新体系,实现产业全面升级,成为三星在这一阶段的历史使命。
产业升级怎么升?三星给出的答案是“自我升级,万事求变”。三星一方面主动淘汰落后产能,将最早期的电子完成品组装扩展到核心零部件生产,一方面加快对半导体、液晶面板、电动汽车电池等技术密集型产业投资,谋求高端化、多元化发展。
2013年10月,投资额28亿美元的苏州三星电子液晶显示工厂投产,专业生产高世代液晶面板,制造过程全部实现电脑程序化管理监控。该项目还带动了一批高科技设备和核心零配件企业进驻,使工厂周边形成完整的液晶产业链。
此外,从2012年起,三星存储芯片工厂、三星车用MLCC(多层陶瓷电容器)和动力电池生产线等一批高精尖项目也先后投产。这批项目不仅让三星应势出击,完成了在华业务转型升级,实现在华高质量发展目标,也极大促进了苏州、天津、西安等城市的产业转型改革和经济发展。
↑三星在华产业投资数据统计
东部亮了,西部也要亮。“势”的变动,不仅是时间的,也是空间的概念。三星作为外资企业,走进西部地区投资建厂,带动了当地半导体等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2012年,三星与陕西省政府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宣布开工建设三星西安半导体工厂一期工程,投资额100亿美元。该项目于2014年5月投产,生产世界,进的10纳米级闪存芯片,直接带动了100多家高端配套企业进驻西安,在西安初步形成了具有完整产业链条和巨大发展潜力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集群。2018年3月,三星西安半导体工厂二期工程开工,首期投资70亿美元,在进一步带动陕西省产业升级的同时,也将助推西安跃升为具有世界竞争力的电子信息产业基地。
↑中国三星西安半导体工厂车间
在发展的同时,三星也将其“分享经营”理念带到中国,围绕精准扶贫和科普创新等命题,开展了众多公益项目。2014年起,三星同中国扶贫基金会联合启动“美丽乡村—三星分享村庄”产业扶贫项目,先后落地陕西、河北、贵州、四川等地的12个贫困村,通过为村里创造产业和就业,为脱贫攻坚注入动力。
截至目前,三星旗下已有18家公司进入中国市场,涉及领域以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为主。中国三星总裁黄得圭表示,未来三星将持续与中国市场深度融合,顺应中国发展大趋势,通过创新技术研发,持续推动产业升级,创造下一个辉煌的2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