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古琴“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申请成功,让古琴重新走入了人们的视野。随着近年来传统文化的大力推广,古琴艺术的发展呈现出越来越热的趋势。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学习古琴、演奏古琴,琴馆遍地开花、古琴培训热闹非凡、新的琴谱不断涌现、斫琴技艺得以恢复、良琴不断面世,大有百家争鸣之态。
削桐为琴,绳丝为弦。自古以来丝弦就是古琴必不可少的部分(二胡、古筝也是)。在古代,丝弦制作工艺广为流传,多数琴人都是根据自己的喜好及琴的特点自制丝弦。明清时代,古琴丝弦的制作工艺达到了历史的巅峰,其中以杭州“回回堂丝弦”为尊。但由于战争及历史原因,加上工业化生产的钢弦的出现,导致传统古琴丝弦失去了生存的土壤,制作工艺彻底失传。
古琴的魅力在于其特有的音色及演奏方式。古琴散音低沉、厚重,称之为地音,泛音空灵,犹如天外之音,称之为天音,按音犹如人在吟唱,称之为人音。吟、猱、卓、注等按音指法将演奏者的内心表现的淋漓尽致,结合犹如噪音的走手音,将音乐延续至演奏者的内心,将其心中之曲完美的展现出来。这种独特的演奏方式是基于丝弦的特点孕育而生的,丝弦也是这种的演奏方式最佳载体。著名琴家吴文光曾说:“丝弦之美,在其柔韧而长,润泽而宽,清丽而圆,别有一种戛玉之趣、怀古之思。”正因如此,众多古琴古琴艺术家长期奔走呼吁恢复和使用传统古琴丝弦,有如琴家唐士璋,把《太音大全全集》里的造弦方法翻译成英文放到网上,与全球古琴爱好者分享交流,有像黄树志先生那样亲自制弦,以成本价出售甚至免费提供给古琴爱好者使用,还有像龚一、裴金宝、汪铎、赵家珍、李明忠等各派名家都在不同的场合呼吁使用丝弦演奏。
古琴艺术推广如此之好,加上众多艺术家的推崇,传统古琴丝弦的现状如何呢?本人结合三年多的丝弦恢复工作,给大家一个大致的分析:
1、古琴艺术的大力推广,古琴已经走进普通老百姓的家里,越来越多的人接触古琴,学习古琴,部分古琴爱好者也开始尝试使用传统丝弦。同样,投身丝弦恢复与制作的有志之士也越来越多,比如黄树志先生的太古丝弦(最近有恢复生产的迹象)、潘国辉的新今虞丝弦、雷鸿章的雷氏丝弦,汪铎及其弟子研制的吴声丝弦,天一琴茶恢复的回回堂丝弦,各家丝弦都各有特色。特别是后起之秀天一琴茶的回回堂丝弦,其品质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2、钢弦的普及,挤压了传统丝弦生存空间。钢弦声音响亮、张力十足、不易跑音、稳定性好、经久耐用、价格低廉等与生俱来的优点给古琴艺术的推广带来了极大帮助。其普及程度之广使它在各方面都有先入为主的优势,第一次听到的是钢弦音,第一次触摸的是钢芯,斫琴试音也是采用钢弦。可以说,钢弦不但影响到古琴演奏技巧,更是影响到斫琴工艺,甚至影响到古琴艺术的审美。而传统丝弦音量小,不稳定、使用寿命短、日常使用过程需要保养等缺陷,抑制了用户的需求。据我了解,销量比较好的丝弦品牌一年也就几百套的量而已,以至于原材料采购成本压不下来,场地、销售成本及设备投入均摊不掉、成本高居不下,售价远高于钢弦,从而进入了一个恶性循环。
3、传统丝弦大部分生产者都是个人为主,投入及资源非常有限,而有实力的琴厂或琴馆,又不会将其作为主要的营收产品,导致制弦者很难静下心来从最基本的工艺做起,丝弦品质徘徊不前。
4、行业虽小,但总有搅局者在挖墙脚。要么以劣质的丝弦糊弄用户,要么售价极其虚高,能坑一个算一个。还有一位琴家,自己一根丝弦都没有做过,却写了一本古琴丝弦制作的书籍,其内容无非就是摘抄了一些古代文献,然后加入了大量不相关的图片甚至是空白页来凑页数。想问这位大师,以如此东拼西凑的东西误导世人,你是缺这点钱,还是缺这点名气?
传统丝弦工艺之前的失传,是由于古琴艺术遭受了毁灭性的打击,导致丝弦失去了生存的土壤,而在古琴艺术大放光彩的今天,传统丝弦却还是处于这种半死不活的状态,只能说明真正的危险已经来临,再不做点什么丝弦真要走向灭绝之路了!在这里呼吁各位古琴艺术家、古琴老师、琴厂、琴友及各位弦工,从我做起,为了传统丝弦的继续发展,贡献自己一份力量:
1、在举办各类雅集时,尽可能使用丝弦,让更多的古琴爱好者听到丝弦的声音。
2、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多接触几次丝弦,多讲讲丝弦的历史,找机会对比一下丝弦和钢弦的音色。
3、丝弦是一个跨乐理、物理、化学的、中医药的一个综合性的学科,如果你或者你身边的朋友是这方面的专家,请你伸出援助之手。
4、制弦者应踏踏实实从最基本的选丝、熬胶、制作弦芯开始,不要投机取巧、不要做伤害琴友、伤害丝弦行业的事情,不但要做出好的丝弦同时还要将价格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让更多的人能选择传统丝弦。
从2014年春节至今,我用了3年多的时间,结合古法与现代工艺,通过成百上千个实验,终于恢复了传统丝弦的各项工艺,我调配的鱼胶及熬制工艺彻底解决了困扰业内已久的脱胶问题(缠绕层松动)、二次加捻工艺大大提高了丝弦密度,使得弦金石之韵浓郁而且张力十足。如今我创建了 “幼林丝弦” 这个品牌,但为了让传统丝弦能够进一步得到发展,我还是会在各大论坛、博客等平台上,将整套丝弦的制作工艺毫无保留的对外公布,算是为古琴丝弦的恢复及古琴艺术的推广贡献自己一份力量吧。
接下啦,我的工作重点将放在提升丝弦使用寿命的研发中,力争将现在一年多的使用寿命提高到3年左右。希望能有物理、化学、中医药及蚕丝加工方面的专家伸出援助之手,我们一起将丝弦的品质不断提高,为古琴艺术添砖加瓦。谢谢!